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是顯眼。有人眼尖,一眼看見宋菽也在推板車的隊伍裡,便知這大傢伙沒那麼簡單。
最近宋菽建了個木匠坊,裡面住了彭師傅,還有遠近村莊的幾個木匠鐵匠,他們那個院子的牆很高,大夥兒也看不到裡面有什麼,但都紛紛猜測,宋四郎要做新鮮玩意兒了。
這下一看,這東西居然與耕地有關,這可是關乎農戶生計的大事,當下就有許多人跟著看門道去了。
到了一處宋家的田地,宋菽指揮眾人,把兩個人字形木架面對面設在田地的兩端,這兩個木架上各有一個轆轤,轆轤的中段纏以繩索,繩索中間結一個小鐵環,能與犁上的曳鉤自由脫連。每個轆轤的兩頭都按上了十字交叉的木柄,宋菽讓兩人分別站在兩個人形木架旁,交替相挽,犁便能動。只需有一人扶著,便可輕鬆耕種。
“這可太輕鬆了。”扶著犁的那人說。這犁足足有普通牛犁的三倍寬,是用鐵打的,耕得可深了。若用畜力,怎麼也得兩頭牛來拉,可現在他只一手扶著,便順利耕了起來。
“嘿,這轆轤挽起來也並不吃力啊。”人形架旁的漢子道。
這代耕架看似笨拙,用起來還是頗為輕鬆,挪動的時候雖要費一番事,但它的犁寬,耕一道抵得上牛走三回了。而且用牛耕,牛也不是一直聽話的,若是鬧起脾氣來,用鞭子抽都沒用,可耽誤幹活了。代耕架就沒這問題,有三個人就行,而且這活輕鬆,男女老少皆可。
“這玩意實用。”站在田邊圍觀的孫七郎道。
“咱們現在每家每戶都少壯勞力,要有這耕具,咱們的田可就能耕得完了呀。”
“這倆架子還好,可這犁是鐵的啊,得費不少錢帛。”
“用木頭的行不?或者咱本來就有的犁?”
“這也許是個法子,可咱那犁哪有這個寬?也不知道這倆架子打打得多少錢帛。”
宋菽也站在田壟邊,鄉民們的目光齊齊射了過來,他一回神才發現,自己又被圍住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關於代耕架的描述,參考自《中國通史》白壽彝著 第9卷 中古時代·明時期 07
謝謝支援,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