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血腥廝殺名將末路 (第1/8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標所率領的明軍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明軍有射程極遠的火炮,有威力和精度都較高的燧發槍,還有強大計程車氣。
元軍經過鬥將和炮擊兩輪士氣打擊,將士心中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即使這樣,擴廓帖木兒仍舊很快就將將士重新聚攏,組織起強有力的進攻。
有一句話說,遊牧民族的驍勇善戰被熱兵器打成了能歌善舞。其實這句話並不對。
這句話應該是,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抵不過工業化生產那海量的熱兵器,騎兵退出了主流兵種的歷史大舞臺。
如果沒有工業化生產所提供的強大彈藥支援,即使陳標已經做出了黃火藥,重騎兵仍舊有一戰之力。
射程極遠的重火炮在重騎兵衝到戰場中界限之後,就停止了射擊。
小炮緊跟其後,進行第二輪火力覆蓋。
小炮沒射幾發,重騎兵已經衝到了離明軍不到兩百米處。
火槍、弓箭、弩箭依次射擊,用的是陳英發明的三段擊列陣,以最高效率對沖鋒的重騎兵進行打擊。
火槍、弓箭、弩箭的射擊都很準。
影視劇的大場面讓看多了影視劇的觀眾有個誤區,以為弓箭和弩箭不需要準頭,只需要拋射,以達成火力覆蓋。
實際上無論火槍、弓箭還是弩箭,最重要的就是精準,不可能直接拋射。一是這樣根本很難射穿甲冑,二是沒那麼多彈藥和箭矢。
打仗就是燒錢。
箭矢還能澆模批次製造,箭竿只能純手工。能成為兵器的箭桿,技術含量很高,製作非常繁瑣。一支箭的成本高達六七十文,這還不分盛世亂世。
也就是說,若在盛世,一文錢能買二兩大米,夠平民百姓勉強吃一天。一支箭的成本,就夠底層百姓活兩個月。
即便箭能回收,但回收的箭不過一二成,消耗仍舊很大。
不提甲冑兵器,只說箭支,就能知道為什麼在後世人眼中許多“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當時怨聲哀道,被怒斥昏君暴君。
如漢武帝那樣平定匈奴,以給漢家王朝創造穩定,還算是有原因的“自衛反擊”。餓死了當代人,保護了後世幾代人,不能算昏庸。
像隋煬帝那樣三徵高句麗把國家徵沒了,確實沒有什麼喊冤的餘地。
高句麗在遼東一代,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打下了高句麗也不好開墾。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只是好大喜功,用百姓的命為自己鑄造戰功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