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籠也自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雄寶殿前便不再動了。
他拱手抱拳對大殿內高聲道,“貧道此番前來,是同方丈大師進行‘辯難’的。還請大師移步殿外,也好請西秦的百姓們做個見證。”
之前出來的大和尚忙道,“此時太陽都已下山,不如咱們擇日再辯。”
雲道生故作不解道,“我天師道弟子,追求真意,從不論早晚,難不成你們佛教高僧,只有做早課時才心中有佛?”
大和尚的臉頓時抽了抽,今天晚上本來是要舉行巡燭的。如今雖說聖燭沒了,可也不能因此就讓主持跟個道士“辯難”啊。
大和尚還想再說什麼,結果雲道生乾脆一屁股坐在大殿外,... -->>最新章節!
大殿外,開始打坐唸經,一副你不叫人來,我就不走了的架勢。
大和尚見狀沒辦法,只好又進去請示方丈。
這次大和尚進去很久。炳靈寺外聚集的西秦人卻並沒有散去,就在原地等著看熱鬧。
他們雖然不知道天師道,可方才那囂張跋扈的太子都下馬給這道士施禮,看來此人肯定不簡單。
又等了好一會兒,才見大和尚扶著方丈大師從大殿內走出來。
西秦人一見主持大師,紛紛下跪叩頭,雙手又將自家的供奉高舉過頭。
邀雨見這方丈滿面紅光,精神奕奕,再看身後的百姓,還有不少是面黃肌瘦的,頓時就對這方丈好感全無。
方丈同雲道生互相見禮,互通名諱。
寒暄幾句後,方丈便率先開口道,“小道長應該知道,‘辯難’的目的是為了讓弟子和信眾更深入的瞭解佛法。所以寺中有規定,‘辯難’須有雙方的信眾在場才可以。”
方丈話說的好聽,其實之所以有這條規矩,就是因為僧侶之間“辯難”,有時會動手,若是沒有信眾在旁邊,就沒人拉架了。
方丈指著下面的西秦人,“這裡都是我炳靈寺的信眾。敢問道長可有信眾在此?”
整個西秦國都禁止道教傳播,今日趕來炳靈寺的,自然也都是為了坐夏節而來。除了佛教徒,哪兒可能找到道教的信眾?
雲道生明知這是方丈故意刁難他,讓他自己放棄“辯難”,可他卻沒辦法。
這的確是他疏忽了,忘記了要有信眾在場這個條件。
雲道生本來信心滿滿地覺得自己不可能輸,如今卻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正當雲道生為難之時,人群之中傳來一聲稚嫩的高喊,“我是他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