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寒夜 (第4/9頁)
周遠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知道法國社會最終安定在什麼樣的體制下,關起門來激進得無以復加。甚至在和平年月裡仍然崇拜暴力,包括語言暴力。
很容易把這種激進主義當作理想主義加以歌頌。即便是在經歷了“文革”這樣的極端激進主義災難之後,還有不少人把“窮批猛打”作為基本的文化行為方式。而事實上,這種激進主義對社會元氣的損傷、民間禮義的破壞、人權人道的剝奪,業已釀成巨大的惡果,不僅禍及當代,還會貽害子孫。
對此我早已切身感受,但等到這次在深秋季節進入溫莎堡和伊頓公學東張西望地漫步長久,才在感性上被充分說服。
我寫道:
英國也許因為溫和漸進,容易被人批評為不深刻。然而細細一想,社會發展該做的事人家都做了,文明進步該跨的坎人家都跨了,現代社會該有的觀念人家也都有了,你還能說什麼呢?
較少腥風血雨,較少聲色俱厲,也較少德國式的深思高論,只一路隨和,一路感覺,順著經驗走,繞過障礙走,怎麼消耗少就怎麼走,怎麼發展快就怎麼走——這種社會行為方式,已被歷史證明,是一條可圈可點的道路。
六
現在要面對的另一個對比點,是沿途處處可見的一群群閒人。
在歐洲各地,總能看到大量手握一杯啤酒或咖啡,悠閒地坐在路旁一張張小桌子邊的閒人。他們吃得不多,卻坐得很久,有的聊天,有的看報。偶爾抬頭打量街市,目光平靜,安然自得,十分體面。
這又與我們中國人的生態構成了明顯對比。
記得在義大利時曾與當地的一些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有很多中國移民在歐洲謀生,義大利朋友對他們既欽佩又納悶。佩服的是,他們透過自己日以繼夜的辛勞,不僅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而且還積累了可觀的財富;納悶的是,他們幾乎沒有閒暇,沒有休假,讓人看不到他們辛勞的目的。說是為了子女,子女一長大又重複這種忙碌。
平心而論,我很能理解同胞的行為方式。以前長期處於貧困,後來即便擺脫了貧困也還是缺少安全感,不能不以埋頭苦幹來積累財富。
問題在於,當這種無休止的苦幹由群體行為演變成心理慣性,就陷入了盲目。而這種盲目的最大危機,是對公共空間、公共生態的隔膜。本來,他們是可以在那裡擺脫這種危機的。
我在羅馬時,看到絕大多數市民在公共假期全部外出休假而幾乎空城的景象,想到了他們與中國人在文明生態上的重大差異。我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