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漢華章(28) (第2/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統的人力犁,或者這應該被稱為耒耜的進階版?
為何不用畜力?
官吏有些為難地告訴他,馬不善耕地,驢脾氣太壞,容易耕壞地。
“為何不以黃牛?”小國王瞪大了眼。對於他這樣的問題,小吏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喃喃道:“黃牛……比驢更倔,不好拉呀。”
小國王驚呆了。
這一年冬天,在中山國各地方全面開展了打牛鼻環活動。
事實上牛鼻環這存在應當早就有了,畢竟牛作為人類的主要畜力存在了上千年,後世還發現了穿著鼻環的銅牛,證明在春秋戰國時代的牛就已經有了鼻環。
雖然考慮到青銅器也算是禮器,這牛應當也是貴人家裡的牛,未必就和尋常百姓的牛一樣待遇,但起碼已經有人意識到牽著鼻子的牛更為溫順了,想來對於富戶或者說以牛為主要馭力的地區,願意試上一試的人定然不少。
但可能一則是長期戰亂訊息互不通暢,二則是中山國屬於少數能夠在北方種植水稻的地區,水田和旱地不同的耕作方式也使得資訊無法順利傳播,亦或者秦漢期間的連年戰爭使得文明和科技點發生了倒退。總之現在的結果便是,中山國的牛不用鼻環。
但是好在,找遍全國之後還是有大概知道如何穿鼻環之人,夏安然讓他帶領一隊人上上下下去給各家打鼻環,也不必強行命令,農人們聽說這法子能讓牛變老實自然上門來求。
其實此舉操作,說難也不難。
穿鼻環便是用鐵籤穿過牛鼻子之間的軟骨,然後塞入圈子防止傷口閉合即可。
當然,為了防止傷口發炎,這圈子最好是用惰性金屬,金銀是不可能了,銅也比較值錢,便有人機智得取了一小節銅條在牛鼻子裡頭,然後用藤蔓連著銅條,露出來的自是藤蔓,又不顯眼又不容易發炎。
既然畜力到位,改造農業器具的任務自然只能由夏安然來動手。
釘耙不必說了,這是用來將土壤從大塊打為小碎塊的必備工具,當然關鍵時候戰鬥力亦是驚人,又能護家又能下地,堪稱農業類武器第一名。
如今的犁也要改為以畜力為主的曲轅犁,他繪圖後將結構圖交給了木匠。為了達到最佳目的,他讓鐵匠配合著木匠試著配置一下鐵質犁頭。
儘管他似乎曾經點亮過以毛筆作畫的技能,但夏安然還是打算等開了春讓人去尋找石墨,或者試試看能不能將墨塊搓成小細塊。
他甚至異想天開地想要用墨塊當做鉛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