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現?都難說了。
看到第十一首,皇帝入目心驚,這首詩可當作嘉順皇后哀詞。
“富貴同誰共久長?可憐無術媚姑嫜!大行未入瑤棺殯,已遣中官撤膳房。”
皇帝記不起嘉順皇后是怎麼一個樣子了。這十來年也很少聽人提到她。只隱約聽說,嘉順皇后是絕食而亡的,照這首詩看來,似乎不然。
“大行”是大行皇帝的簡稱,指穆宗。“瑤棺”便是白玉棺,皇帝記得是《後漢書》中王喬的故事,吳梅村的“清涼山禮佛詩”,就曾借用“天降白玉棺”這個典故,暗喻世祖駕崩。世祖也是出天花而死的,所以文廷式用“瑤棺”的字樣,更顯得工穩,而隱指穆宗之崩,也就更無可疑了。
殯是殯舍。這句詩是指明時間,穆宗初崩已殮,梓宮尚未移入景山壽皇殿以東的觀德殿殯宮,“已遣中官撤膳房”,絕了皇后的飲食。照此看來,那裡是嘉順皇后絕食殉節,竟是為慈禧太后活生生逼死的。
想到這裡,皇帝不寒而慄,同時也不肯相信有這樣的事。
因而轉臉吩咐伺候香案的小太監:“找張亦英來!”
張亦英自然也是太監。這個太監的出身與眾不同,原是秀才,鄉試不第,下幃苦讀,三年之後,又復入闈,場中十分得意,自覺下筆如有神助,得心應手,必中無疑。誰知第三場墨汙了卷子,就此貼出“藍榜”。張亦英憤而“自宮”,居然不死,卻成了廢人。他是定興人,此地從明朝起就出太監,便有人援引他入宮,補上太監的名字,派在乾清宮伺候穆宗讀書。
光緒皇帝即位,張亦英仍舊在乾清宮當差。因為他是秀才出身,便無形中成了“諳達”,皇帝剛上書房的那兩年,回宮溫習功課,每每求助於張亦英。以後又成了皇帝閒談的伴侶,宮中許多故事,皇帝都是從他口中聽來的。
此時奉召來到御前,皇帝率直問道:“當年嘉順皇后是怎樣故世的?”
張亦英一愣,隨即反問一句:“萬歲爺怎麼想起來問這個?”
“隨便問問。你別管!你說就是了。”
“嘉順皇后……,”張亦英放低了聲音說:“是吞金死的。”
“怎麼說是她絕食呢?”
“其實絕食不絕食,根本沒有關係。”
“這話是怎麼說?”
“同治爺龍馭上賓,嘉順皇后哭得死去活來,打那時候起,就不打算活了。那裡還有心進飲食?”
“飲食是有的?”
“自然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