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廖二個姓氏。地處僻壤的三僚是因為風水大師楊筠松而出名的,曾、廖二姓的宗祠竟然都叫楊公祠,楊筠松因濟貧救世還被世人稱之為救貧仙人。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三僚人說:楊筠松是在戰亂中偷攜著宮廷風水秘籍從京城長安出逃南遷輾轉至三僚定居的。經歷了千山萬水的楊筠松發現人跡罕至的三僚村的地形構造竟渾然天成得像一個堪輿用的羅盤,盆地中一座石頭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羅盤中的指標,後人稱之為羅經吸石。於是乎漂泊中的楊筠松帶著他的兩個弟子就在此地搭建茅棚定居下。《興國縣誌》因了這三座茅棚才在記載中有了三僚這個地名;三僚則因了楊筠松而成之為中國客家風水文化的發祥地。楊筠松就是在在這塊荒僻之地創立和傳播了他的堪輿理論,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民間的風水文化千年不絕地流傳且盛行於海外。
三僚廖姓人引以自豪的是受明成祖朱棣召進京為皇帝陵墓選址的廖均卿。他選定的昌平縣黃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兒已?被後人稱之為“十三陵”,此之後北京故宮大皇城的勘測也出自於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這形如猛虎下山、蘊蕆著很多奧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確定為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在三僚人的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好多座造型各異的古墓。相傳楊筠松創造了72種陰宅墓葬法,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造型,諸如“鳳形”、“龜形”“蛇形”、“蛤蟆形”。我們眼界大開地看見了“虎形”的墓穴就猶如一隻老虎臥在山頭,兩尊副碑如兩隻豎立的耳朵,墓碑誠如張開的大嘴俯視著山下的村落。位於村口的“鯉魚形”墓穴是給明萬曆皇帝選了陰宅風水的曾邦旻?的墓地,墓前的參天古樹猶如鯉魚的兩根鬍鬚,可惜的是,左邊的那棵樹在大練鋼鐵的年代給毀了。
三僚曾姓人說,他們引以驕傲的是為萬里長城修建九鎮軍事要塞和北京天壇祈年殿而堪址的曾從政。曾從政因為長城擇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養在北京。老死後永樂皇帝還派遣了兩名太監護送其靈樞還鄉榮葬。只可惜我們沒有發現曾從政的墓地,倒看見了護送其靈樞回鄉的太監黃榜的墓址。三僚曾姓人還說,他們的開基祖先是曾文訕,這位楊筠松的首席弟子為了卻師父心願而制煞了贛州府督盧光稠的歷史掌故不但廣為流傳還載被入了贛州府志。�
三僚的地形還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形,原來是因為村裡有兩條彎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陰陽兩極之間,溪水流至楊公祠前則二溪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