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我思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氏扶著錦娘,慢慢從那一帶殿宇中穿過,又沿著夾岸花臺間的小路,繞過堆疊的假山,然後依次路過扶荔臺、鏡思殿、自雨亭等亭榭宮殿,不知行了多久,上得數級石砌,忽然路徑一轉,眼前豁然開朗,乃是引入太液池水、被稱為御溝的水渠。此處已經臨近御馬監,渠邊堆著捆紮整齊如牆垣一般連綿百丈的高高的草垛,盡是給御馬的草料,再往前去,卻就是宮牆之外了,因此甚是僻靜。
上巳祓禊,宮中舊俗必有飲宴踏歌、鬥草百戲等諸多遊耍之嬉,那些宮娥阿監,自不知躲到何處去玩耍了。此處四下靜靜,渠水流出宮牆而去,而渠水之側,草垛之前,正有一樹梨花開得似雪般簇白,引得無數蜂蝶,在那花間流連。一陣風過,梨花片片被吹得落入水中,隨著那水流,無聲地流到宮牆外去了。
一時春日寂寂,只看到晴光下,蛛絲偶爾一閃。
蕭氏定了定神,說道:“這裡甚好,把風箏拿出來放吧。”
錦娘會意,從袖中取出一隻風箏。那風箏做得甚是精巧,竹製的骨架收攏起來,不過如幾支竹箸疊在一起,開啟來卻是極大一副骨架,將薄絹製成的箏面撐開,便是一隻光華燦爛的鳳凰。
當下錦娘將風箏乘著東風慢慢放上天去,只見風箏迎風而起,不過片刻,便飛得極高,遠遠看去,真似綵鳳翱翔於天。風吹得風箏下繫著的鳴箏發出鳳鳴般的清唳,極是悠揚動人。
錦娘放著風箏,蕭氏見那梨花開得雪白可愛,玩賞了一番,又見梨花樹下水渠畔生得幾叢蘆葦,便折了一片蘆葦的葉子,折起後,將葉尖從葉尾柄中穿過,放置在渠水中,如同一艘小船,晃晃悠悠,漂在那渠水之上,沿著那渠水,也流出宮牆去了。
蕭氏見此有趣,便又折了一艘蘆葉船,這次卻命錦娘拿出隨身所攜的螺子黛來,就在摺好的蘆葉小船上,題了一首詩,乃是:“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寫罷,便將寫著詩句的蘆葉小船,又放在渠水之上,看著那小船悠悠盪盪,順著渠水流出宮牆去,方嘆息一聲。
她正兀自出神,忽得不遠處宮牆下忽然斜刺裡閃出一個人來。那人身著青衣,似是宮中的一名寺人,他走到蕭氏的面前,以手加額,卻是恭恭敬敬,深深行了一個禮,方才道:“小人見過太子妃娘娘。”
蕭氏不動聲色打量此人,只見他不過三十餘歲年紀,雖是寺人,但身形敏捷,虎口更有薄繭,似出自行伍,當下便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是你往我宮中遞信,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