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征(上) (第2/3頁)
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方國家都在那段時期內以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缺失了這個機遇,讓人不得不感嘆——天意難違。
蕭如薰不會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在自己有能力挽回大局的情況下,這一切都要得到改變,而這樣的想法在和日本交戰之後,看到日本因為武器的落後和不足而遭到大明軍隊吊打的慘狀之後,更加堅定了。
二百多年以後,那就是清軍的下場。
在這樣的思想的推動之下,蕭如薰的腦海裡關於在緬甸重啟希望之光的想法就越來越堅定了,正好有這樣的機遇,他絕對不能放過,只是他肯定不可能一個人去做這種事情,他需要很多很多的幫手和很多很多的錢去做這樣的事情。
兩廣和福建之地沿海的居民很早以前就有了下南洋的傳統,他們的鄉土情結不是非常嚴重,也有敢闖敢拼的傳統,所以他們是最能招募的移民,這些人裡面,將有一技之長的人都給招募而來,在緬甸打拼出一番事業,想來並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
開墾荒地,開發礦藏,開啟商貿,只要政局穩定,在這樣一片遍地黃金的地方發展起來絕對不是難事。
他把這樣的想法告訴了鄧子龍和劉綎,也告訴了其他的自己的一些親信部將,在得到了大多數的肯定的意見之後,蕭如薰不再猶豫,著手開始了安排,比如利用石星的關係安排父親的離休事宜,並且秘密找買家,將父親在京師經營多年的一些珍貴古玩藏品進行估價,然後發售。
這些事情不是幾天之內就能辦完的,不過有父親的親自出手,也能辦的非常穩妥,於是就在六月初六日,在石星的安排之下,蕭如薰上表請求率軍出征洞武國,而六天以前,大明交付給暹羅國的公文已經快馬南下,先大軍一步前往洞武國了。
這一次,朝廷的批覆極為快速,大抵是急著要把蕭如薰趕走,而且之前的準備工作都準備的差不多了,船隊一早就開始裝填軍械物資和糧草,沿途需要徵調的部隊也早早地安排好,蕭如薰這邊上表,那邊就開始安排軍隊在天津衛登船準備出發,整個過程也只用了不到三天。
皇帝依舊沒有出面,甚至連個訊息都沒有,一封冷冰冰的內閣出具的聖旨代表了皇帝,或者說皇帝被代表了,這和之前秘密召見蕭如薰安排出徵事宜的皇帝大為不同,蕭如薰心中疑惑不已,但是什麼訊息都得不到。
朝臣這是要甩開皇帝開始辦理朝政了?
雖然按照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就算皇帝只是一個吉祥物,只要官員齊備,帝國政府還是能正常運轉的,但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