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枯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輪番推輓。外以長車二十,載大小將軍銃,每方五輛,轉輸樵採,皆在圍中。又以四輪車一,列五色旗,視敵指揮。

此時,大車中裝載的“貨物”們,也開始動了起來。除了有人協助車下的人固定大車,其餘的人也不下車,仍然就在車上緊張而有序地忙活著。

一通忙活之後,隨即一支支黑洞洞的、由劉宗敏和劉敏政及其徒弟們精心打造的銃管,從車廂下面特製的孔洞中伸了出來。

這些火銃,可是大明首批配備了燧發裝置,而且銃管也是精心加裝了膛線的。本來是要送到寧遠城內的,現在只不過是順便試用一次,卻是要讓迎面衝過來的後金巴牙喇騎兵們嚐嚐鮮了。

————

能夠被總兵大人選為親兵,不僅要年輕身體壯實,武功要好,而且人還要機靈,幹什麼、學什麼也都要快,而且在短時間內就能夠達到一定水準。不是最好,而是比普通人要快、要好。不說他們是心靈手巧吧,至少學起什麼東西來,要比普通的明軍兵丁要快上許多。

何況還就是那麼幾個簡單的動作,通條一捅,清理火藥殘渣,然後放入彈丸,通條再一捅,彈丸就位,最後遞給大車中的那個夥計,再順手接過發射完了的那一支火銃……如此而已。

對他們來說,唯一有些苛刻、有些“高標準”的是,當耳邊“砰砰砰”的槍聲大作、眼睛被瀰漫的硝煙嗆得流淚之時,他們要做到心不慌、手不抖,那幾個簡單的動作也不能有絲毫的變形,並且速度也不能降低分毫。

說實話,除了眼睛被硝煙嗆得難受之外,他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兩百步,”

一名叫做“測距員”的明軍士兵,趴在擱在車廂上的一架小型儀器前,擺弄了一陣之後,報出了一個數字。

這架小型的儀器,當然就叫做“測距儀”了。

測距儀是被固定在車廂板的某個位置,當然也要有個向外的視窗,供其瞭望、測量之用。

這樣的測距儀,是皇帝陛下花了兩百兩黃金,才從最近從泰西而來的一名匠人的手中購得“專利”,並且以高薪聘請他為大明專門製作,每臺的製作費用,是整整二十兩黃金。

這樣的測距儀,此行的車隊中總共攜帶了八臺。車隊頭尾各一臺,中間的位置有兩臺,每列車隊四臺,兩列車隊,總共就是八臺。

因為地形的千差萬別,儀器難免出現誤差。因為人員算度的精確與準度的不同,得出的資料也絕不會如一。因此,只有儘量多次測量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快穿之感化的正確開啟方式

快穿之感化的正確開啟方式

Lrodkine
來閱文旗下網站閱讀我的更多作品吧!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