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行蹤初定 (第2/3頁)
姚霽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人將他的名號改為‘清河善人’。”
他止住話聲,掩袖咳嗽兩聲,喉間略有氣喘。
“宋首輔可是冷?”元嘉帝關切地問,恰見賀順安捧衣迴轉,便朝他招手:“賀大伴快來,給兩位大人添衣。”
賀順安忙趨步上前,宋惟庸哪敢受他服侍,接過厚氅自己披上,那廂杜希文亦披了衣,雙雙向上謝恩。
“罷了,朕嫌殿裡氣悶,累得兩位老大人受寒。”元嘉帝溫言道,起身拂袖,緩步向前。
西風幽涼,香靄浮煙,落日餘暉漸散,天邊唯餘一抹湛藍。
他目注遠處,語聲微淡:“卻不知後事又是如何?”
“後來諸事,便由微臣說罷,宋首輔還是先歇一歇。”杜希文道。
他比宋惟庸年輕幾歲,聲若洪鐘,聽來倒是一派清晰。
宋惟庸笑微微地看他,並不言聲,元嘉帝倒是點頭:“那就杜卿來說。”
杜希文踏前半步,躬身道:“七年前盛夏大雨,江下爆發水患,沒去良田、毀掉房舍,臨江府半城被淹,波及毗鄰五縣,境況危急。臨江知府吳謙親至堤壩,勘察水情,巧遇‘清河先生’——也就是失憶了的陳劭。”
“這倒也真是巧。”元嘉帝道一句,不緊不慢。
杜希文眉眼不動,躬身續道:“確實是巧。因陳劭有‘清河先生’之譽,在臨江府頗受尊重,吳謙也識得他,兩下里攀談幾句,陳劭便向吳謙提議,修建一條‘臨江堰’。”
他語聲轉低,似浸暮色,於花香葉影間轉折往復:“陳劭時言,‘可借臨江府並周遭山川之走向,於大江中下游築堤建壩。’隨後,便命書童捧出了‘臨江堰’圖冊。””
他自袖中取出一卷紙,厚盈寸半,雙手奉上:“微臣前兩日拿到了這份圖冊,方才經多人校驗其上筆跡,確認是出自於陳劭。此乃圖冊第一卷,計一十七頁。”
元嘉帝淡和的眉眼間,微現動容,探手接過,就著最後一絲暮色,展開細瞧。
圖紙繪得極盡詳細,大至內河、小至田壟,無不歷歷在目,更以小字標註土層、岩石、河流之長度、走向、四季變化等等,字跡雋秀端勁,若松骨竹節,一望而知,絕非出自凡俗。
“這套圖冊計有五卷,第一卷細繪山川地形,當中三卷為‘臨江堰’開挖、灌土、堆石、人工、錢糧等等,舉凡修築堤壩之詳情,盡皆在列。最後一卷則為‘臨江堰’建成之大圖。因全套圖冊太厚,微臣便只帶了第一卷,供陛下過目。”杜希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