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第2/5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個電影文化,以及各國的那種偶像式的大導演。黑澤明也是第一個在西方獲獎的亞洲導演,他獲獎的電影是著名的《羅生門》。雖然《羅生門》這部小說原來就很有名,但是因為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這個詞才最終成為全世界的一個俗語。人們說這個事“羅生門”了,意思就是說這事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說明這個事已經搞不清楚了,這人說是這樣的,那人說是那樣的。《羅生門》這部電影和好多偉大電影的命運一樣,最初在日本公映的時候曾經徹底失敗,不管是日本的影評界,還是日本的觀眾,全都不買賬。大家說這是什麼電影,這電影怎麼分了好幾段,事件之間根本沒有聯絡。但是緊接著《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就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在法國公映的時候也大獲成功,於是日本人突然又覺得“這個電影太偉大了,太好了!”於是大家又都跑去看。可見亞洲的文化總是這樣,至少在這一百多年當中總是被西方文化帶領著,西方人說這個好,於是大家就覺得這個不錯。我們中國也是這樣,有些導演的電影在國內上映,大家都覺得怎麼這個電影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太沒意思了,但等這電影在戛納得一大獎,大家就又覺得這個電影還不錯,重新翻出來看。沒辦法,因為電影這東西,絕對是西方的東西,西方的價值觀影響著全世界的整個電影文化。
西方的電影之所以底蘊深厚,在於西方有兩個好的傳統,一個是油畫傳統,一個是文學傳統。西方的油畫最講究的是光影,光影在西方有非常深厚的基礎;西方的文學講究人物的塑造,“光影”和“人物”這兩樣東西具備了,就具備了好電影最重要的東西。但是黑澤明打破了這個魔咒,他第一個獲得西方大獎,而且一共獲得了三十多項各類大獎,他的影片還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還是唯一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亞洲導演。在電影圈一提到黑澤明,所有人都有高山仰止之情,我也是,黑澤明的每部電影我都看過。在美國好萊塢,大家把黑澤明稱作“日本的莎士比亞”,他的貢獻堪比莎士比亞,而且黑澤明也非常熱愛莎士比亞,他電影中人物不管是穿日本戰袍的,還是穿日本和服的,都有莎士比亞筆下人物的影子。尤其是黑澤明有一部電影叫《亂》,完全是把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這個劇本改編成了日本電影,講的全是家庭的事情、父子關係等。在日本他被稱作“天皇黑澤明”,是一位偉大的導演。
黑澤明直到八十多歲還在拍電影,他八十多歲時拍的最後一部電影叫《嫋嫋夕陽情》,此時他導演的境界已經到了一種完全空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