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荀偃,看他怎麼說。
“這,這個——”荀偃掃視一番,確認實在是沒有人會再發言,沒辦法,只得說了:“這個,明天,啊,明天,‘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
啥意思?天亮的時候就準備好戰車,填好井,削平灶,什麼也別問,跟著我的馬走就行了。
鬨堂大笑。
“靠,你是元帥還是馬是元帥啊?還有這樣下命令的?管你馬頭向哪裡,老子的馬頭向東。”欒黶忍不住低聲罵了起來,荀偃聽得清楚,假裝沒聽見。
不管怎麼說,荀偃發明了一個成語:馬首是瞻。
第二天一早,聯合國軍隊早早起來,填井平灶,然後各國領軍都來荀偃的戰車前盯著他的四匹馬,基本上,十二個盟國的領軍,三個人盯一匹,要看看荀偃的馬頭到底去哪裡,萬一這四匹馬的馬頭不朝一個方向怎麼辦?晉國上軍的趙武和韓起輪流過來瞄一眼,只有下軍的兩個帥佐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
荀偃很犯愁,昨天說的唯自己馬首是瞻,而不是說具體方向,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想好。前進吧,實在不願意;撤軍吧,又怕被嘲笑。
可是,不走還不行,因為填井平灶了,這地方也不能待了。
正躲在大帳裡頭疼呢,有人幫他作了決定。
“報元帥,下軍向東走,撤了。”
荀偃一聽,大吃一驚,不過心頭挺高興。
“怎麼回事?”荀偃還要假裝很嚴厲。
“欒黶說了,說不知道元帥的馬頭朝哪邊,他的馬頭向東,所以就跟著他的馬頭走了。”
“那,魏絳呢?也跟著走了?”
“他說了,他是欒黶的副手,當然要聽欒黶的。”
“嗯,這件事情不怪欒黶和魏絳,是我的命令下得不清楚。算了,既然下軍已經撤了,那就全軍撤退吧。這次算便宜了秦國人。”荀偃借坡下驢,命令全軍跟隨下軍撤退。
就這樣,浩浩蕩蕩,盟軍沿原路後撤,到涇水西岸,齊宋兩軍先渡河,當天回到涇水東岸;第二天,魯鄭衛三國軍隊撤回東岸;第三天,其餘盟軍和晉國下軍撤回東岸。最後一天,晉國中上軍撤回東岸。
【欒針之死】
盟軍撤軍的訊息迅速傳到了雍城,秦景公立即命令出動部分兵力前往涇水,準備收復失地。秦軍抵達涇水的時候,恰好是晉軍上軍和中軍在渡河。
秦軍遠遠地觀望著,他們並沒有發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