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天夜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怒難窺,僅隨口說了一句,卻無意中救了許凌雲一命。
誰也不知道李效心裡是喜是怒,只得把許凌雲抱去側殿,侍衛總管親自請來太醫診斷,務必要將鷹奴治好。
許凌雲奄奄一息,太醫前來看診,交代須得多補,又止了血,大內監派來兩名太監伺候。
翌日,大學士入宮。
李效的奏摺未批完,大學士便已欣然入殿,李效看著這名老人,他從小最喜歡這名學士,他從來不講無謂的大道理,也很少像其餘人,說話小心翼翼,唯恐給皇子灌輸過多資訊。
大學士相信太子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李效也相信,大學士並沒有教他什麼。
至少老人並未有過引導太子,朝他想的方向轉變的念頭。
“賜座。”
“謝陛下。”
李效說:“林懿與戶部尚書聯名上了摺子,請求國庫撥三萬兩白銀,給江南一帶賑災,先生如何作想?”
大學士沉默片刻,捋須道:“林懿的母舅家,乃是揚州大戶。”
李效點了點頭,大學士這一句話,皇帝便有了判斷,他擱下硃筆,又問:“昨日先生說到成祖得了場熱病,後來如何了?”
大學士若有所思,反問道:“陛下知道一見鍾情這個說法麼?”
李效忍不住嘴角微翹,斥道:“無稽之談。”
大學士緩緩點頭:“此事有人信,有人不信,倒也由不得老臣判斷,成祖醒後,什麼也不記得了,眼中便唯侍衛一人。”
李慶成自那場熱病後,聽到什麼傳言都似有印象,大虞國、太子、皇后、唐將軍……
那夜在娥孃的藥堂醒來,竟是將前事忘了個乾淨。身邊唯有個不說話的“鷹哥”,他依稀記得些朦朧的事,記得虞國風土人情,記得衣食禮節,記得西川,記得北良……然而要仔細想,卻又是一團霧。
李慶成記得自己是從京師出來的,至於京師何處,則記不真切,更忘了身邊這家僕喚作何人。
張慕一件件地取了隨身瑣物予他辨認,李慶成看得出東西,卻記不得來歷。
最後娥娘告訴他,京城有人謀反,六部侍郎、大將軍家中俱被抄了,他是當朝大將軍的最小公子,名喚唐鴻。唐家忠心耿耿,難逃被抄家誅九族的下場,鷹奴護著他逃了出來。這名字絕不可對外說,只因叛黨餘孽正在追索他們的下落。
李慶成半信半疑地接受了這個解釋,以後的日子該如何過,娥娘和鷹奴都沒有說,這事遠遠超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