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的皇家極權,養成的是具有東方宮廷陰謀特色的帝王心機。如朝中的咸豐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舉目所見,抬手所及,俱是帶有明顯陰柔特點的陰謀政治。這種陰謀政治與現代政治的公開透明、重視規則恰成兩極,其特點就是以背信棄義為手段,以置對方於死地為目的。所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不是尋求一個共贏的結果,而是不擇手段搞死對方。
淪落在雞窩裡的鷹
四十歲那年,李鴻章仍然屈身於曾國藩的幕府之中,落魄潦倒,愁腸滿腹。
人到中年,卻一事無成,這世上大有人在。大多數功成名就者,也都經歷過坎坷與沉淪的灰暗時代。
人們普遍認為,只要一個人志存高遠,不因環境的不利而喪失進取的勇氣,終有迎來人生輝煌的時機。然而糟糕的是,隨著時局的變化,李鴻章出人頭地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可能性越來越小,主客觀的諸多條件都似乎已經將他牢牢地鎖定在一個失敗者的位置上,看不出有什麼轉化或改變的苗頭。
決定李鴻章此生終老於無望的,至少有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他本人的自我認知出了問題;第二個因素,是他對人類社會的解讀出了問題;第三個因素,則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整體性認知出了問題。
所謂他本人的自我認知,也就是他怎麼看待自己,他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誠如老子的《道德經》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越是準確,那麼他自我調整與修正的努力越是容易有效果,越是容易成就人生事業。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認知不是那麼精確,那麼他的人生未來,多少就成問題。
那麼,李鴻章是如何認識自己的呢?或者說,他在早年時為自己所規劃的人生未來願景,是什麼樣的呢?
1847年,李鴻章考中進士,他的父親李文安聞之欣喜,賦詩曰:
少年氣象自崢嶸,翹秀居然荷匠成。
老輩傳衣原特識,儒生報國在和聲。
品題尤重師庭譽,文字先邀海內名。
盛世闢門資拜獻,要思竹帛有殊榮。
正所謂詩言志,這首詩是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對他的基本評價與認知。知子莫如父,按理來說,我們應該能夠透過這首詩,感受到李鴻章人生的志向與抱負。但這首詩與李鴻章在歷史上的作用與成就完全不符,李鴻章的父親對他的期許與願望,遠低於他的真正價值。
於是我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