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宇宙級bug (第1/3頁)
老雪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荀風笑了。
這出題人可真有意思,放出來一個前所未聞的設想。
反而讓一個高考考生來敘述原理。
荀風輕輕咬著筆帽,閉上眼睛簡單思索了一下。
最後只得出了一個字。
蒙。
一個困擾了人類無數頂尖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腦神經學科,靠一個高中生來解決,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出題人的意思,估計就只是為了透過高考,讓更多人瞭解並且信任這個技術。
這麼一想,其實蒙對蒙不對可能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要讓閱卷老師相信這個考生對腦意識資料庫技術深信不疑。
荀風開始落筆,調動自已的高中生物儲備,儘可能的為這個技術進行佐證。
如果拋開一切技術問題不談,只從可行性上來說,其實這個技術還真不是天馬行空。
文章給出了一個重要的隱形提示,腦神經學科的進步,是在AI的發展下受到的啟發。
所以,有一個詞,可以大做文章——
訓練。
無論是AI大模型,還是腦意識資料庫,必然是和訓練分不開的。
只不過AI訓練的資料庫是網際網路數以億億計的資訊,而青少年訓練的資料庫是那些院士們的認知。
至於大腦如何訓練,也完全可以透過AI中得到啟發。
AI的學習,無非是電訊號之間的轉換和程式設計。
而人體的神經元,也同樣如此。
把一個問題展現在院士眼前,然後記錄院士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活動,再把這些神經元活動轉換成電訊號,刺激青少年在看到同樣問題時進行同樣的神經元活動,那原則上來講,兩者思考的內容就會一致。
其中比較複雜的是,要考慮該如何在億萬條神經元中篩選出有效的思考活動。
但好在這個問題不需要考慮,出題人只問原理,並不問怎麼做到,所以他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已的一切猜想——
【只要把院士面對各種問題時產生的腦神經活動,訓練成年輕人新皮質層的條件反射,那麼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講,這個年輕人就繼承了這個院士的所有認知。】
……
化學和生物圓滿結束之後,荀風就把所有精力放在了理綜的重頭戲上。
物理前面的天文學知識考察,沒有什麼難度。
真正讓他感興趣的是最後一道大題。
如何設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