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不止是文道的損失,而且整個平川縣也會顏面掃地。
對於眾人來說,這成千上萬的文章裡面,只要有一個能讓“史師”滿意,大家都會如釋重負,壓力少上很多。
“溫桐,我好像有些印象……”
“這不是那個七歲做詩的小神童嗎?”
“這字寫得很雋秀啊,卷面也很整潔。”
“‘自助者天助之……’,立意雖然並不見獨出心裁,但是文章確實寫得很秀氣。”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暗暗點頭。和其他的文章相比,這個叫“溫桐”的文章明顯要高出一截。別的不說,至少以“童生試”的標準,這是完全具備競爭最後那三個名額的資格。
“童生試畢竟是最低階的考試,這些孩子又是初次朝廷的科舉,能有這種水平已經不錯了。”
這次文考的主考官之一拿著手中的卷子,微微頷首。十多天的時間,休息的時候,他偶爾也會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因為史師的關係,對這些孩子要求太高了。
“史師”在皇朝帝都做了幾十年“文師”,接觸的都是一些皇家子弟,周圍的文士水平也極高。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免不了眼界極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想要平川縣這種邊陲小地找到一個能夠符合大漢皇朝皇室“文師”眼光水平的人,談何容易?!
“把這個溫桐的試卷放到優生裡面。其他人大家就不要多管了,時間緊迫,大家加油,抓緊時間,儘管把這次文考的最後三個名額確定下來。至於史師那裡……我們到時把文章送過去,就知道能不能過關了。”
孟珣道。在平川城做了十幾年的文官,他早已頗具威望,這一開口,眾人立即紛紛應是。
不管怎麼樣,這個叫“溫桐”的考生確實給了大家不少底氣。很快,眾人靜下心來,投入了批卷之中。
這次文試淘汰的卷子越來越多,到了後來,有了“溫桐”這個“榜樣”,後面發掘的優良的卷子越來越多,其中還不少高水平之作,就算“孟珣”也不禁暗暗讚賞。
同時,為了避免個人偏好的過失,後面的卷子開始越來越多的交叉審閱,只有同時獲得多名主考官頷首的卷子,才能順利過關。
不知不覺,幾天過去,剩下的還沒批改的卷子只不過六七百份而已。而前面遴選出來的優秀試卷也達到了二三十份之多。
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多,但是考慮到都是經過幾個主考官交叉審閱,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