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蜿蜒曲折的官道上,幾輛馬車在兩排武道境甲士的護送下向著遠處行處。護送的甲士一聲不吭,神情嚴肅,氣氛一片肅穆。
楊紀坐在居中的一輛馬車裡,神情專注的翻閱著手中的書藉。
從平川城出發也有兩個多月了,安排好梁伯的生活之後,楊紀什麼都沒帶,幾馬車的書藉,全部都是史師送給自己的。
“楊紀,真不明白?這一路大把的時間,你不好好練功,怎麼盡看這些沒用的書?難不成這些書還能讓你增加功力不成?”
突然,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楊紀目光一頓,從書本上抬起頭來,一張熟悉的臉龐立即映入眼簾。段剛百無聊賴的坐在對面,一臉好奇的樣子。
這一屆七名武童生,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宗派。只有段剛和楊紀選的是相同的。本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馬車的。不過段剛自己一個人的馬車不坐,偏偏喜歡往楊紀這堆滿了經書的車廂裡鑽。
“讀書即可以明理,也可以明性。而且,我本來就是文童生,花大量時間讀書有什麼錯嗎?”
楊紀道。
聽到楊紀說自己是“文童生”,段剛只能翻了個白眼。都這麼說了,他還能說什麼。不過什麼明理明性,他是一點都不信。
楊紀一看段剛的樣子就知道他不相信,不過他也不辨駁。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好,不用說出來的。
楊紀讀書考文童生其實是有功利性目的的。直到文師跟他說,讀書和練功相輔相乘,相得益彰,不必喜武厭文。
楊紀開始是不相信的,直到從史師送自己的《星相》裡面發現了“劍宗”的秘密。若不是自己對於文道的“經書、醫卜、雜書”稍有涉獵,就算得到那張羊皮紙,恐怕也什麼都看不出來。
打發了段剛,楊紀繼續翻看手中的經書。
這是一段文聖時代的典故,說的一位著名的文聖與一位千古名君在河邊奏對的故事。
“君子動口不動手”,所以談論的內容都是文道推崇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不過那位千古明君站在河邊,望著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商船,發出的一翻感慨卻引起了楊紀的注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楊紀慢慢的合上了書本,心中若有所思。
說這句話的君王是文聖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帝,他說這句話似乎大有深意,並不只是簡單的就事論事而已。
“嘿嘿,楊紀,怎麼不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