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2/7頁)
固有結界科學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一條從大河引水到沫都的水渠”修多長算多長,反正輻射範圍內的農業生產可以保證了。
“可是奴隸消耗完的話……”
“我們把水都截了,你覺得明年東夷有飯吃嗎?”子受一臉平靜,“打打殺殺的太費神了,到時候東夷人沒飯吃就會主動來打我們,而我們只需要守住城池,提前收割好糧食,等他們餓得差不多快死了,就出去抓人就完事了,這樣奴隸有了,還不需要跑去東夷的地盤上惹人討厭,何況他們會主動的吧奴隸送上門的。”
因為養不活那麼多人,當然,商估計也養不活,但是,全丟水渠和攔河大壩工地上啊,要不拿去和南邊的楚人蠻子換水稻也可以。
“可是,大王,如果西岐那邊……”大商是東夷的上游,可是西岐也是商的上游啊!
“他們修不起來的!”因為到了商這塊,因為是大平原,水流擴散變得平緩,加上水位下降嚴重,部分河流甚至間斷的斷流,修建水壩相對比較容易。
可是周呢?他們那段可是正經得不能再正經的大河誒,修!你他媽在水流最洶湧的河段修個黃河水壩給我開開眼界?
【PS1】
魔幻歷史爆裂:
商代水泥水壩:
商周時期修建了大量的水壩,並且使用了某種高溫煅燒過的土製水泥材料,由此可見,在商周時期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造已經有了極為高超的水平,尤其是在商朝所在平原上,幾乎每一條河流都有大大小小的蓄水壩。
根據考古發現,當時可能遭遇了連續十幾年的氣候異常,反覆的乾旱和暴雨交替,讓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因此,當時的人不得不修建了大量的水裡工程,對水流進行分流容蓄。
這套現在看來也十分先進的灌溉水利體系一直用到漢代末年,才因為戰亂的關係被損壞嚴重。
但是,從河道周圍發現的大量的“萬人坑”來看,當時修建這套水利系統消耗了無數的奴隸的生命,甚至可能一度抽空華東和山東一帶的人力資源,這也變成了晚商時期的齊王叛亂等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極大的消耗了商的力量。
【PS2】
比魔幻歷史更魔幻的真實歷史:
5100年前的良渚古城,最長5公里長,100米寬水壩(等等你說多少米寬?),修建工藝是以蘆草編制的草方格,裡面填充青石膏、泥土和石灰混合物,夯實成一塊塊的草裹方磚。交錯縱橫鋪設成壩體,互為支撐。
在土製鬆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