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3/9頁)
固有結界科學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不常見了,也就是個別年份出現過的曇花一現罷了,別的不說,僅僅以《資治通鑑》上的“大飢,人相食”出現了幾次,平均幾年一次,就足以說明古代的糧食生產是什麼情況。
【答案是41次,人相食33次,平均40年一次足以記入史書的大規模饑荒,而這是飽食終日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恐怖。】
“算了,不看這糟心玩意兒了,說說看吧,工坊在我出征的這兩年的情況”這兩年大多數的時光都在外打仗,而現在回來了,安定下來,自然就要把工農業都挨個的巡視盤算一番才行。
“工坊這方面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還是老樣子”一如過去數百年,商人的隊伍從各處運來銅和錫,冶匠鑄造成精緻的銅器和青銅器,然後由商人再拉去其他地方出售,變成礦石、糧食、皮革等等。
“帶我去看看”子受專門畫出了一個城區在鹿臺城和沫都作為專門的工業區,把所有的工坊和工匠都遷移了過去,好處是可以集中管理和生產,減少在城裡城外爛地上折磨的時間的,同時,也加強了工匠的人身監管。
實際上,很多人回到過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喜歡學習現代的做法,解放工匠,解除這種人身監管,覺得可以提高創造力和工匠積極性,實際上的真實後果卻是——會跑路。
不發錢自然是會跑路,發錢更是會跑路,不發錢活不下去,跑路大家都能理解,學手藝就是為了恰飯,一門手藝學會了就是學會了,能靠著餬口,甚至傳子傳孫,而你不發工錢沒飯吃,那要麼是轉行,要麼就是跑去別人家手下。
這很好理解,那麼為什麼發錢也會跑路呢?因為很簡單,當他們有錢之後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如現代工廠一樣擴大生產,研發技術嗎?別鬧了,是第一時間買房買地,甚至你都不要去指責古代的工匠死板,就是現代的工廠老闆,有幾個不是這樣的想法?
所以,你發優厚的工資,那麼有了閒錢的工匠,就必然會拿去買成土地置業,當買到一定的土地,他們就會變成地主,工作就會交給學徒來完成,自己對於手藝藏起來,變成家族傳承的根基。
換句話說,你既失去了一個幹活的大匠,他們也不會搞創新,甚至會把新技術藏起來,變得自己家族的秘傳根基,並且將大部分的資源用於購置土地和宅邸,轉為地主這樣的“食利階層”。
不過,任何人只要想一下也覺得很正常,在這個時代,民族尚未形成,你不可能和他們談什麼民族主義,國家歸屬感更是扯淡,又不能當官,為了“肉食者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