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離只有20-30公里。
如果趕上天氣不好或者是行至狹窄處還需要人力或者畜力進行牽引,而這種情況十之八九.
不要以為只有俄國才有縴夫,不要以為隋煬帝才用縴夫,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以前縴夫這個職業普遍存在於運河兩岸。
除了速度慢以外,價格也十分昂貴。
即便如此依然要比馬車運輸靠譜,當時最主要的兩種馬車,分別是1-2匹馬拉的輕型馬車和四匹馬拉的重型馬車。
輕型馬車的運貨量通常只有一噸,即便是重型馬車的載貨量通常也不會超過三噸。
而且速度同樣不快,馬車的速度通常是每天25-50公里,具體視馬匹數量、貨物重量、道路狀況等因素而定。
此時奧地利帝國的新式火車已經可以達到每小時五十公里,過去坐馬車坐船十幾天,甚至一個月的路程,現在走鐵路一天就能搞定。
運量上火車是內河航船的數倍,乃至數十倍;是馬車載重量的數百倍。
而最最重要的是運輸成本的下降,這讓那些試圖囤積居奇的商人往往是賠得傾家蕩產。
德意志地區人口增長迅速離不開弗蘭茨的功勞,幾次大災大難有很多人想要囤積居奇都被奧地利帝國的廉價商品打得魂飛魄散。
如果是鐵路出現之前,即便弗蘭茨手裡有糧也不可能將價格打下來,因為根本運不過去,即便運到了也會得不償失。
有了鐵路弗蘭茨就能在短期內將大量的糧食運進災區,那些囤積居奇的人通常都是本地士紳。
如果是換成別人一定會被百般刁難,甚至還會以武裝起義要挾本國政府阻止糧食進入災區。
但弗蘭茨卻不同,他的貨物沒人敢攔。奧地利帝國這個德意志邦聯主席可不是白當的,哈布斯堡的榮譽更不可輕辱。
最主要的是弗蘭茨真的能派軍隊去護送糧食,所以1848年奧地利帝國的反對者和支持者同樣瘋狂全都是一副你死我活的架勢。
這與弗蘭茨平日裡經常“行善積德”不無關係。
由於鐵路的出現,地區間的價格壁壘逐漸被打破,而強國可以更有效地調動國內資源,完成資源合理分配,在競爭中不斷擴大優勢,佔領市場。
弱國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一切,最終隨著統一大市場的形成,要麼選擇依附於強國,要麼成為強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直至喪失所有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