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進擊的內廠 (第2/3頁)
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畢竟這些文官的背後,是士紳、大小地主等群體,他們掌控著大明不少生產資料,總不能把他們全都幹掉吧?
一旦崇禎皇帝敢這樣做,那後腳大明各地悉數起義,造自己的反,畢竟是他這個大明天子先造反的。
“啟稟皇爺,奴婢也要稟明此事。”
王承恩微微欠身,恭敬道:“在內廷所轄皇莊內,第一批紡紗廠、紡織廠、成衣廠等諸廠,皆已籌建起來。
眼下大內行廠這邊,已組織相應的人手,在北直隸、山東等地,透過一些可靠的商賈,收購積存的棉花。
得益於內織染局等處,組織匠戶鑽研出的多錠紡紗車,還有皇爺所提的飛索織布機,在經試產後,不管是紡紗效率,還是織布效率,都較比從前提升不少。”
棉布,作為大明的硬通貨之一,能大批次的紡織棉布,那絕對是掌握了一項財源。
像紡織產業集中的江南,就萌生出了資本主義萌芽。
多少在士紳、大小地主、海商等群體名下的紡織作坊,以多少多少織機,壓榨著底層百姓的勞動力,來叫自己源源不斷的賺取銀子。
小農經濟下的大明,表面看是重農抑商,可實際上現在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內廷名下的十二監四司八局,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就不該只圍繞一個紫禁城轉,就該多多為內帑創收。
畢竟在內廷的治下,養活著太多的宦官宮女了,這都是一張張嘴啊,叫他們到應有的領域發光發熱,才是正解。
“那籌建的琉璃廠,建設的怎麼樣了?”
崇禎皇帝繼續詢問道:“在我大明治下,西洋傳來的琉璃產物,也是極受追捧的,若能儘快量產,亦能給內帑創收。”
“回皇爺,琉璃廠也已籌建起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並且按照皇爺的旨意,琉璃廠名下的匠戶,試產出了鏡子,琉璃器皿等物。
尤其是那琉璃鏡子,遠比銅鏡的效果更好。
如果說內廠所轄琉璃廠,能大範圍的對外售賣,那一定能開闢穩固的財源。”
雖說崇禎皇帝不懂具體的生產,也不知相應的技藝。
但是大明天子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能在最短的時間,就可以聚攏大批能工巧匠,專司某項技藝的提升。
僅僅是試錯成本這一塊,崇禎皇帝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像後世隨處可見的東西,若出現在大明的治下,往往能有不小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