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獎懲制度 (第2/3頁)
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像西洋那邊的種種糟粕,就不必在大明落地生根了,尤其是教派思想這部分,想在大明進行傳承,必須符合大明的道德觀才行。
西洋的那一套,在大明治下行不通!
“啟稟陛下。”
湯若望走上前,作揖行禮道:“其實方法很簡單,允許西山這邊的匠戶子嗣,在這裡接受學業,同時張布獎懲制度。
這些其實都是陛下先前提過的,只是西山這邊,先前上下缺少溝通,底層的這些匠戶,不清楚陛下的聖恩,所以難免就有所保留。”
相比較於西洋的開放,東方要含蓄內斂些,這是兩種文明下,所孕育出的不同特性。
沒有好與壞。
沒有對或錯。
對崇禎皇帝來說,從事軍工科研、生產的地方,必須要有開放的思想,要懂得吸收外來的先進思想,大明在火器這方面,並不落後,只是特殊的大氛圍,導致除了讀書做官外,其他都不被人所重視。
其實又何止是軍工這一方面,像中醫、紡織等各行各業,都被一幫自命不凡的讀書人,乃至是官紳,在心底裡很是鄙夷。
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在數千年的傳承下,已然是深入人心的存在,想扭轉這一不好的是想,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朕先前所言的獎懲制度,武備院這邊,必須要嚴格落實下來。”
崇禎皇帝聽後,伸手說道:“不要怕給底下的人,發放銀子,這些不用你們擔心,內帑會直接調撥。
另外研製出新的火銃,威力更強的火炮,甚至是火藥這一塊,誰能研製出來,那朕就不會吝嗇賞賜。”
日後的戰場,必然是熱武器的時代。
可大明現階段的火器研製,跟崇禎皇帝所知曉的,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像線膛燧發槍,若是大明能研製出來,敢生產幾千杆出來,列裝到新軍之中,那所帶來的戰力提升,是難以想象的。
可惜崇禎皇帝不懂這些,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絕對支援武備院的研製,不管砸多少銀子,那都是值得的。
科技樹的攀升,除了聚攏各類人才之外,就是砸銀子,砸的越多,那距離突破的距離就會越近。
“另外,朕再強調一點。”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武備院這邊,誰能研製出黃火藥,敕伯爵,世襲罔替,這句話永遠有效。”
徐光啟、宋應星、焦勖、鄧玉函、湯若望等一眾人,那一個個都臉色微變,天子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