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所以蒸汽機不受當時英國人待見,也不難理解,因為蒸汽機的效率太低,比不上18世紀英國普遍使用的水能動力,但耗費又非常高昂。
舉例而言,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蒸汽機每產生1馬力需要消耗30磅煤,在瓦特改良蒸汽機後,這一數字下降到12。5磅,渦輪蒸汽機則進一步減少到5磅。
對於資本家來說,產出與成本的比例是生命線。
瓦特蒸汽機產生1馬力的成本達到33英鎊,經過30年改進下降到20英鎊,而渦輪蒸汽機只有4英鎊,終於超越了水能等其他動力來源。
這其中最生動的案例莫過於在紡織領域蒸汽機對於水能的替代。
而周世顯這天一大早,便再次參觀了蒸汽機車間,這一次,大明工匠拿出來的是一臺多軸式織布機。
當大明工匠擺脫了下九流的行業桎梏,便越來越展現出,將理論轉化為的應用的種族天賦。
這樣的種族天賦可真是太棒了!
講創造理論大明人或許有所欠缺,這主要是儒教的束縛所造成的,可是講應用實踐,大明工匠簡直是獨步天下。
畢竟用蒸汽機來紡織,可比拉動火車要容易多了,於是在周世顯不遺餘力的支援下,蒸汽織布機便誕生了。
“好,好。”
周世顯一邊大加讚賞,一邊對所謂的資本主義優越性不屑一顧,啥玩意啊,但凡資本不那麼短視,有點長遠規劃的眼力。
工業革命至少要提前兩百年!
便如同他現在所做的,看著這臺織布機樣品,周世顯的臉上笑開了花,他好似看到了在技術革新的刺激下。
大明的紡織業完成了從小作坊生產向大工廠生產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