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門生意的崛起 (第2/6頁)
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很入神,嗯嗯連聲。金花大姐又說,“既然買活軍的銀行給了一筆小額免息貸款,也足夠做一手生意的,而我們安家的銀子,又已經是嫁妝裡準備好了的,我便和大哥兒商議,先不急著動用貸款,咱們四處尋摸尋摸,看看有什麼生意——還真找到了一條路子。”
“這是什麼路子呢?說來也是少有的機會,便是那許多來雲縣做生意的海船,是帶了鹽做壓倉物的——有些海船不知道雲縣這裡的雪花鹽便宜,又或者是他們在路上自己吃的鹽還有剩餘,總之,這些海船到了雲縣之後,多則一兩千斤,少則數十斤,都想把他們帶來的青鹽賣了,換成價格相差不多的雪花鹽,回到家鄉也是有賺頭。這樣這批鹽出得就很是便宜,只是數量不多,銷路非常的不暢。”
“我和大哥兒便買了這些青鹽來,帶到海邊去,那時候正是漁汛,許多漁船都要出海打魚,天氣這樣熱,那些一出海就是五六日的漁船,都願意買些粗鹽回來,一些雜魚立刻就扔進去醃製,可以防止腐壞,帶回家曬乾了就是鹹魚鯗。這樣一來,青鹽便先賣了一批,也有些人用雪花鹽和我們換,我們饒他一些錢,或者是多換一些粗鹽給他們——買活軍這裡,幾乎不賣雪花鹽以外的鹽,其實雪花鹽帶上船去醃魚,未免也是太可惜了些。”
說到這裡,便連諸掌櫃都發出贊同的聲音,至於張宗子,早掏出炭筆唰唰地寫了起來,郝太太也是發自肺腑地說道,“也就是咱們這的人,才能這樣吃用雪花鹽了,外頭的那些苦力,連青鹽都且吃不上,雪花鹽醃魚?罪過了,罪過了。”
“可不是?漁民們也是願意珍惜物力的,都願和我們換。這樣走了幾遭,彼此就結交了朋友,我們每過一段時間,便去海邊,他們漁船一靠岸,便買回這樣初醃過的魚,這種魚價格是便宜的,因為一切細活都還沒有做那。”
“漁汛難得,漁村裡原本的人口,要剖魚、翻曬,時間是很緊張的,若是處理得不好,讓它爛了,那便是糟蹋了東西,因此他們倒情願便宜些賣給我們,這樣他們回身還能再打幾船回來,如此我們都是有利。我們一家五口那段時間可是累得夠嗆,連我那二哥兒,小小一個人,也在地上拿根比他高的竹竿,不斷翻魚,渾身都是魚腥味!”
說到這裡,徐金花面上也不由顯出些回憶的光彩來,神采飛揚地笑道,“不過這辛苦也都值得,那漁家一網幾百斤,裡頭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魚各自挑出來,上等的黃魚鯗、帶魚乾,那是要送到交易大廳去的,這東西難得,京城人很愛吃這個,一手十斤起,能賣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