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地方政權 (第1/4頁)
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太平血 !
蘇州西王府內,蕭雲貴和左宗棠、錢江說完回京之事後,又商量起蘇南政事來。如今蘇南戰事基本平復,恢復地方農務、商貿、建立地方政權等事務已經提上了ri程。無錫等地光復較早,在那邊太平軍已經開始地方政權的建設,守土官、鄉官已經派駐到地方。
在地方鄉村還是按照太平軍制,每二十五戶編為一個兩司馬,四個兩司馬編為一卒,其後是旅、師、軍的編制。分別由二十五戶選出自己的兩司馬管理二十五戶,這兩司馬負責這二十五戶的戶籍、田數、人丁統計,以及所有雜事的辦理,相當於一個村幹部。卒長也是選出來的,相當於村長,其後的守土旅帥分設正副兩名,一名由西殿派人出任,一名由當地人選出,其後的師帥、軍帥也是如此。
如此編制可以很快的把戶籍、田數、人丁、賦稅等等基礎資料統計清楚,也便於地方管理。但西殿與天京方面不同的是,除了軍隊之外,在地方蕭雲貴沒有設立聖庫制度,除了到守土軍帥這一級設有一個總聖庫負責收取這一個軍戶百姓的的賦稅錢糧、地方百姓的捐納、還有收繳治下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家財。這個聖庫也負責支應該上繳的錢糧賦稅,同時還要支應地方上的財政支出。每個軍約有一萬戶,算得上一個鎮的人口數量。
在無錫、金壇、鎮江等地實行之後,西殿太平軍減免地方錢糧賦稅,並且將地方上因為戰爭出現的無主之地和沒收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土地分給無地的農民耕種,但賦稅還是要交,按田地的好壞分為九等納錢糧,納完田賦後。其餘的歸農民自己,並不用全部上繳聖庫。無錫、金壇、鎮江等地人口雖不及蘇杭稠密,但人口卻不降反增,先期抄沒的土地和無主之地已然有些不夠分的了。
以鎮江為例,此地地處江南運河北端,乃南北往來要衝,太平軍來前有二十八萬人口,太平軍攻陷鎮江後,逃難的百姓達到了數萬人,這些百姓有逃往蘇杭的。也有躲入山中避難的,大都是聽信滿清的謠言而盲目出逃的。西殿太平軍入主鎮江後清點人口,只餘二十三萬左右。隨後蘇杭上海爆發戰爭,附近的流民百姓又有湧向鎮江、無錫等地的,加上太平軍的宣傳和安撫工作成效顯著。先期躲入山中的百姓們又回來,人口一下激增至三十三萬之數。隨著滿清在江北倒行逆施。廣派募捐。江北百姓多有逃往鎮江的,人口還在不斷增加。當中沒有土地的赤貧者就達到了十一萬人。
鎮江時有耕地二百四十萬畝左右,太平軍收繳的土地和無主之地約有八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