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紙?”
“這是個什阿兒?”
“南面蕞爾小山究竟是有多少寶藏,經得住他們這樣的拋費?”
“阿爹,您可知道,買活軍處除了懷錶之外,還新出了報紙,花費倒是不多的,上頭也有許多的新鮮事體,又有全新的平話故事呢,一份倒也不貴,不過是百文錢……”
《買活週報》一期印刷十萬份,真正內銷的不過是九萬份不到,餘下的一萬多份,幾乎都商人們你數十份,我一百來份地包完了,到了第二期,各處反饋回來都是不夠賣,來得晚了真有買不上的,要說抄寫,字數又太多了,因此第二期便多印了一萬份,等到第三期,印量才在十三萬份一期上穩了下來。
光是賣報都是淨賺的,郵政也因此多賺了不少——鄉間各村,合夥請郵遞員為他們送報,至少一期也要買一份,多是五份十份,甚至還有二三十份的,越是掃盲班上得好的村落,便訂得越多,農民們一旦學會了識字,的熱情其實比城裡人要更高,只是從前很少有適合他們的讀,話又太貴,這報紙不但用語淺顯,他們都能看懂,而且談論的都是百姓生活中的事,農戶們是極興趣的,也願意透過報紙上的文章去了解遠處城市中、碼頭上正在發生的事。
報紙這東西,只能依託於合金字模才能大規模地發行,而一旦發行了開來,上上下下能受到的便全是其中的好處。從雲縣碼頭往外,商船開到哪處私港,報紙便在哪座城市中流傳了開來,一份賣數百文錢也是絲毫都不稀奇的,如泉州宋氏一般,看了一期便想要期期加購的大戶人家絕不在少數。
其中目的各自不,商戶想要關注買活軍處的求購資訊,安排自家的生產,士大夫家庭則能地關注買活軍的政體政務、吏治民風,哪怕連地主家都是要看報紙的,因為不少商戶親戚們爭先恐後地告訴他們,買活軍的報紙會指導地農民種植,而且在防蟲害、災病上有自己獨到的得,甚至還提到了溫的變化與選擇的關係。
沿海的城市中,自然也有商隊往內陸的城市去,從買活軍的領地往外,西面有江西道,這裡就搭上了長江水域,往正北是之江道,京杭大運河一路上停靠的也有河港,又有沿海路往各處去的私船。每個城市一百多戶有錢人是有的,光光是這上百個城市便是一萬多份,還有他們的親友,又如何不想要花個數百文來找新鮮的樂?
一兩個月的功夫,從南到北,報紙便這樣悄然無聲地在民間滲透了開來,大量原對買活軍一無知的富戶,記住了南面新起了一支草頭兵,還頗生髮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