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版的編輯老被訓斥呢,因為現在每一稿都還要六姐過目的,六姐覺得他們能力不足。”
這倒是在理的——買活軍崛起才多久呢?彬山老班底才多少人?他們的確是缺人才的,而在這方面,外頭的讀書人,尤其是張宗子的確擁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優勢,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不足在何處,可有說?”
“首先是寫作格式不對,不按正規化,這裡有編輯原也有秀才功名的,他老寫得太深奧了,就和以前那種文章一樣,文縐縐的,俺們看不懂,六姐說百姓不懂就不行,不管文字多雅馴都不行,報紙就必須寫大白話,要所有人都能看懂,得和第九版、第十版的笑話、故事、小說一樣。”
“要學白詩嘛!”張宗子信心十足,大不了以後都請老婦讀稿,“還有呢?”
“還有就是選材太拘謹了,而且寫得慢。”郝六哥倒是做得好翻譯,連安叔也聽得饒有興致,“週報不是說每一期都有七天寫稿,要校對、排印、印刷、裁剪、分發,譬如說咱們看的這一期,是昨天發售的,其實一週前就基本要定稿。官府發來的文章,照本宣科也就是了,倒是不難,需要編輯自己採編的版面,七天兩頁,你算算,至少是兩三萬字,雲縣這裡兩個編輯,許縣那裡兩個編輯,四個人,七天合計要寫四五萬字,而且這不能瞎編的,不是話本子,你就想想,這有多難吧。”
如果是各地的新聞,那還要算上去採風的路費,張宗子這麼一算,頓時意識到四個編輯的確是不堪重負,有接受社會來稿的需求,當下便眼睛發亮,摩拳擦掌,“不錯,不錯,多謝李姑娘提醒,這正合適我!”
又嘆道,“李姑娘如此靈醒,成績也好,做個幫廚真是委屈了。”
郝六哥也道,“我也是這麼說的,可惜她政審分不夠,現在只能先讀初級班,看看風頭,唉,我們這批新來客,許多都要卡在政審分上。”
大家都是卡分人,張宗子很能體會郝六哥、李小妹的困難,尤其是這種急於進步,卻囿於制度而被本地人甩下的感覺並不好。當下便道,“大陸,你也該寫信去報紙,為咱們這些在本地討生活的外地人發發聲——別怕寫不好,我可以為你潤色。我瞧你們一家都是難得的人才,但現在卻不得個好職位,伯母也只是為人縫補度日,確實叫人心裡不服氣。”
這是實話,固然,買活軍這裡的日子,和敘州那裡比起來,完全是天上地下,便是靠著郝六哥和安叔做船工的收入,要養活一家四口也不是什麼問題。但人比人,比死人,郝六哥又是個有雄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