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源源不絕的流民正在路上,這也已經是買活軍拿下泉州後,立刻組織搶種土豆,阻斷過一波流民潮的結果了。
既然如此,那麼開荒墾殖便當然是雞籠島的頭等大事了,福建道的戰事雖然還沒完全結束,謝雙瑤卻依然親自來雞籠島這裡檢視形勢,就是要抓緊每分每秒,安排已經到島上的流民們去開荒。這非得由這時代的農業大專家——謝雙瑤本人來規劃才行。
“這裡的地力很強盛。”
一直以來,在彬山享有最高安保等級的謝五哥,早起就去已經粗墾過一遍的田裡看了,回來和晨練後的大哥、六妹一起吃早飯,“必須是隻能燒荒了,拔草肯定是拔不完的,幾十個人都開不出一畝地來。”
“得燒。”謝雙瑤也贊成五哥的說法,“我的想法,燒完了,先種一季土豆和玉米,明年春天種水稻,一年三熟的話,可以一季水稻,一季大豆,一季土豆、玉米,套種、輪種,進行土地肥力平衡,另外大豆可以榨油,豆粕餵豬,也是很好的農副作物。”
土豆、玉米、紅薯,都是吃口不太好,但產量很高的東西,謝大哥一聽就明白了,“本地先實現自給自足,大量開墾荒地,用多餘的口糧來養活後續的流民,不必從福建道運糧,之後再把荒地分配到戶,實現精細化耕種,再種水稻?”
“是。”這年頭,要當官的人不懂農事是不行的,糧食是一切的基礎。謝雙瑤對農事的重視身邊人是可以看得到的,“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數學問題,規劃農業恰恰是最依賴於數學的。要算得出接下來每年會來到雞籠島的人口數字,才能根據這個安排生產計劃,包括造房子、開礦,建城鎮等等等等,十八芝對本島的地理勘測做得不是很好,今年我們先開靠要塞這裡的農田,還有半年時間,要把附近能開墾的農田,可以規劃城鎮的地點都勘察清楚。大哥你覺得能做到嗎?”
這需要謝大哥和謝五哥搭班子,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對也是老搭檔了。謝五哥常年在彬山搞育種,工作上離不開謝大哥的支援,此時兩人眼神交流了一下,謝大哥才說,“問題不大,不過,你最好把馮豐收也調來。”
馮豐收是謝大哥原本的副手,現在擔正成了彬山的駐地主官,謝雙瑤一語否決,“不行,他要坐鎮彬山,除非咱們在雞籠島的育種基地開闢出來,否則他不能走。管彬山的必須是我熟悉的人。”
現代農業對於育種的重視,是此時的敏人難以想象的,主要是謝雙瑤的高產作物幾乎都無法自留種,這給他們帶來了戰略上極大優勢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