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作家的自卑情結(電郵聊天) (第1/6頁)
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殘雪
湖南佬(高校教師)
湖南佬:今年看到你在報紙上寫了幾篇文章,抨擊國內文壇,闡述你自己的文學觀念。我想問問,你對當今文壇是什麼樣的看法?你認為當代文學有希望嗎?
殘雪:整個來看希望很小吧。我也不願說就絕望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冒出一篇什麼東西來了呢?也許還有我沒讀到傑作呢?但我心底裡感到那種可能性不大。倒是先前有過一點希望,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時候,但很快就失落了。
我認為當代文學有不有希望,同我們接受西方文化,向西方經典學習的程度是同步的。不可否認,80年代至90年代,大家都寫過一些好東西。但拿到今天來看,那種“好”是很有限的,無論是情感積累還是文化積累都很稀薄。我這裡所說的文化積累不是掉書袋子的那種積累,而是指那種文化是否滲透到了你的潛意識深處,我說的情感積累也不是“體驗生活”之類,而是指你是否意識到了你內部的那種混沌、本能的東西,意識到了多少。所以我認為我們那個時候的作品,包括我自己早期的一兩部作品,都是缺陷很明顯的。因為我們缺乏創作的自覺性。而這種自覺性,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學中是一個空白。歷來的中國文學在人性刻畫上都是平面的,沒有層次而幼稚的。所以文學作為文學自身要站立起來,就必須向西方學習。80年代至90年代我們大開眼界,向西方學到了很多好東西,並運用到創作中,使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一步步地退化,再也沒有向前發展了。我認為這也是自然而然的。因為積弱已久,當時的那種攝取也是淺層次的,我們的文壇既沒有力量也沒有氣魄真心接受外來的東西,更談不上將其變成自身營養了。結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作家寫過兩三部東西之後就空掉了,江郎才盡,轉行、用劣質品來矇騙讀者的比比皆是。之所以弄到這種地步,是因為絕大多數作家一開始就沒有誠心誠意地去向人家學,只想從人家那裡撈點技術過來就算了,只有自己家裡的東西使起來才有把握。可說是心裡發虛,投機取巧。學習西方經典是一件要命的事,每天要去解剖自己,誰受得了啊。吃錯了藥才會去做這種事呢。所以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作家都願意在寫作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都對西方的那種搞法既不理解又害怕。說到底,這不是自卑又是什麼呢?
湖南佬:一般的看法是,你的小說和觀念太西化,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這也是你失去大批讀者的主要原因。我曾同好幾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