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共和267年,2月11日,下午。
在亞丁灣入口附近,距離龍石島600裡左右的海面上,打著赤色龍旗和藍色萬符旗幟的兩支艦隊,正在以各自的最快航行速度,列隊靠近對方。
雖然交戰的炮聲還沒有響起,但是雙方的海軍軍人們卻大多緊張到了極點,以至於在開火前高唱國歌的時候,不少人連歌詞兒都給忘記了!
這種說法可不是誇大,而是出自很多親歷這場戰役的雙方海軍官兵的回憶。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這個時空因為大周和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之間,一直保持著友好同盟的關係。而西宋又沒有出海口,無法加入大航海的時代。
同時西方列強,包括埃及、蒙古、金帳在內,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科學技術,都和大周、東宋差距遙遠,不可能,也不敢加入海上爭霸。
即便強如埃及,也只能撿大周、東宋的殘羹剩飯。
所以大周、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雖然擁有強大的海軍,但是他們的海軍在過去的200多年間卻沒有打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海戰。所經歷的實戰,無非就是抓個海盜,欺負一下弱國。
也就是說,在共和267年2月11日下午時分在海上遭遇的兩國艦隊的官兵,全都是戰場新兵。
上到海軍元帥,下到普通水兵,都是沒見過血腥,也沒見過戰爭硝煙的和平兵。
甚至他們在海軍軍校中所用的課本上面,也沒有什麼實戰戰例可供參考。
一代代的海軍軍人,都只能透過演習去想象真正的海戰。
但是演習畢竟是假的!
所以他們所掌握的軍事知識和所使用的裝備,都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誰也不知道好不好使?
如果讓另一個時空18世紀、19世紀風帆戰列艦時代的英法海軍軍官們,看到如今大周、東宋兩國海軍所採用的裝備和戰術,多半會驚掉下巴的。
首先把人驚呆的是兩國海軍的戰術。什麼T字型戰術,什麼雙艦戰術都不存在——這兩種戰術看上去太簡單了。200多年沒有什麼像樣實戰,全靠各種演習表現自己的大周和東宋的海軍,當然得搞點複雜的陣型了。
簡單實用什麼的……怎麼能顯示海軍高朝的航行技術和戰術組織能力呢?
所以兩國海軍比較流行的陣型分別是“雁行陣”、“鶴翼陣”、“鋒矢陣”、“長蛇陣”等等。
都是圖上演練時不錯,實戰演習時常常出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