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3/3頁)
哈尼大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融覺得再被三元誇下去,她可不就要變成岑文字第二了。於是忙不迭地招呼掌櫃,往堂前趕去。
窗外竹影參差,綠痕濃談。待映上紗窗,則透出一份清爽沁涼來。三杯香茗下肚,老掌櫃也沒了剛開始的拘謹,舒展開四肢,倚在胡椅上打瞌睡。突聞“啪”的一聲脆響,心神震顫,險些滑到在地。
抬頭始知是桌上的茶盞碰倒了。老掌櫃有些訕訕地站起來。正不知所措間,就聽到主家六姑娘清脆的聲音。
“醒了?不如幫我記點東西吧。”
老掌櫃自然連聲應喏,看到桌上的剪裁好的幾本小冊子,正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六姑娘指著冊子上條列清晰的抬頭對他解釋,“我看了下你做的賬簿,收支明細都寫得很清楚。但記錄繁瑣,不便於合賬。我預備將資料另找冊子登記,你就幫我記錄吧。”
老掌櫃懵懂地看著抬頭“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四個大字。表情遲緩地點了點頭。
待六娘子將資料包予他,並指導他分類記下後,老掌櫃慢慢摸出點門道了。且越琢磨越覺得有譜,記錄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其實王融現在沿用的方法乃是後世宋朝官廳中,用以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使用的“四柱清冊”。即透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同大唐現在沿用的方法一樣,均屬於“單式記賬法”。只是“四柱”的形式相比筆墨眾多的單行單列更加直觀,也更便於合賬罷了。
兩人一個報賬一個記錄,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大半。
待日影西斜,全新出爐的賬簿就已經整齊地擺放在王融的書案上了。
因為王楊氏的鋪子規模並不大,日常開銷都很簡單。數字大體都不過二位數,王融甚至不用演算,就將賬目合了一遍。
這一合賬,就發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