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化肥的意義 (第1/3頁)
蘭若寺小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老闆不愧是在國營單位招待所當過領導的人。
從他嘴裡張清明曉得了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情況。
國內自從建國後最注重的永遠是農業。
因為要養活的人口實在是太多。
糧食供給這是社會穩定的首要前提。
自從國際上普遍開始使用化肥增產之後,國內就拿出寶貴的外匯大量進口化肥。
改革開放幾年下來,雖然國內化肥產量增加了幾倍,但對於全國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你們弄海貨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陳老闆壓低了聲音,“有幾樣東西進來過不過關卡都是無所謂的,也沒人會查來龍去脈。”
他伸出了三個手指。
“就是機床、晶片和化肥。”
“當然你們弄海貨的一般不會關注化肥,那東西進口是免稅的,對於你們來說利潤太低運費又高。”
“至於其餘兩項國外卡的死死的,有辦法的人不多。”
張清明摸了摸下巴,他明白陳老闆說的市場裡缺的這些東西大概都是什麼人要。
這些人做生意賺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其他的利益糾葛。
比如特種鋼材、高強度水泥、進口零機械部件這些東西,拿到手裡都是能讓家裡人出政績的東西。
可化肥這東西......。
沒有一定的數量,根本堆不出政績來。
投入少了,地方上多收的那幾鬥米,上頭還會以為是今年風水好。
投入多了......還是算了吧,沒哪家有這個資本。
哪怕只是一個縣的田地都是以萬來計算的。
就算是有,也不會奢侈的投到最高一個縣級幹部的身上去。
而且國內出產的那點化肥和進口的份額,不知又多少人盯著,一家又能弄到多少?
面對張清明的疑問,陳老闆露出一絲得意。
“恰恰相反!”
“雖然國內自產的化肥加上進口的都不夠分,但上頭那些人家一旦遇到化肥就會出手搶購。”
“原因就在於......。”
聽完陳老闆的解釋,張清明是真的漲了知識。
江南和中原一帶,幾乎每個縣都有農業示範基地,這裡才是真正能出政績的地方。
他們只需要保證農業示範基地裡化肥供應就行。
一年下來,多則三十噸、少則十幾噸化肥就夠用。
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