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1/5頁)
蘭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下的野菜種植基地忙的熱火朝天,山上,剛摘完一茬木耳,第二茬緊跟著又來了……唐新嵐現在終於相信,為啥沈教授說農大的菌棒是全省最好的了,真的是高產!
而且,要命的是,第二茬木耳出的比頭茬還多!以至於唐新嵐不得不想辦法再多招些人手來幫忙。一開始村裡還有人嫌棄這活兒太累人,林子裡又悶又熱的不肯來,但很快就有“訊息靈通人士”聽說,唐新嵐打算把收完幾茬的木耳菌棒免費送給來幫忙的人。
這便宜大夥兒誰能忍住不佔?聽說那木耳菌棒用完之後,也就外邊一層不出菌了,掰開之後,裡面還是有菌種的,多薅點菌棒回家掰開自己種,那不是全家一年吃的木耳都不用買了?
報名上山摘木耳的一下子多出來了。
把廢棄不用的菌棒免費送給村裡人做人情,這還真不是唐新嵐大方,而是她已經打算下一季還要種木耳了,既然要繼續用這片林子,那用完的菌棒就要及時清理出去,與其到時候花錢請人挑下山,倒不如索性做個人情,讓稀罕這個的村民自己拿回去倒騰去。
她看過了,這種菌棒自己在網上單買的話,九塊多一個,買上十來個就要一百塊錢了,在農村,節省一點的,一百塊錢夠一家人一個禮拜的生活費了。果然,一聽到她說可以把剩下的菌棒免費送給她們,來幫忙的沒一個嫌棄的——白送的東西誰不要?
唐媽也只是打趣了一句,其實對閨女這種做法還挺贊同的,村裡人際關係就是這樣,你幫我,我幫你,關鍵時候才能抱團。
這邊摘木耳忙的熱火朝天,那邊,唐新嵐也組裝好了裝置開始拍影片。
此時陽光正好,藍天白雲,襯得上唐村這片松樹林愈發的蒼翠好看,唐新嵐先找了一塊空地,拿無人機繞著整個山頭拍了一組航拍鏡頭,然後就開始各種角度開始拍鄉親們採摘木耳的場景,還有菌棒上已經長出來的大大小小的木耳特寫。
隔著鏡頭,網友們是感受不到林子裡的潮溼悶熱的,只能看到一片高大的松樹林,底下還有一些灌木叢,不過最多的卻是厚厚的松針,當初放菌棒的時候,唐新嵐特意叮囑了工人儘量不要動這片松針,因為松針的保溫保溼效果特別好,有這一層松針在,也能保證菌棒能在一個最優質的環境下生長。
而這一切,展現在鏡頭裡的效果,就是一排排菌棒好像是從松針中長出來的一樣,菌棒外層冒出一層層的黑木耳,看著令人格外手癢。
華夏人大概都有一顆野外採摘的心,聽說還有人專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