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外遇襲 (第2/4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數軍隊,弓的裝備率是百分之百,弩的裝備率是五分之一,在中國周圍始終有強大的遊牧民族,但是從來沒見過他們把重灌騎兵當成主力兵種,這實非偶然,中華民族自戰國時代就發明了殺傷力強大的弩,在這樣強大的弓和弩的裝備率下,重灌騎兵簡直就是一群活靶子。
然而,那畢竟是軍隊啊,眼下這群人……
高舍雞和熊開山眼睜睜地看著一具具弓弩被那些人嫻熟地搭箭上弦,弓有長弓和角弓,長弓用於步戰,角弓用於騎兵,而弩則是臂張弩和角弓弩等單人使用的輕弩。
一看這等裝備,高舍雞和熊開山登時鬆了口氣。他們雖是斥候,卻並非不識軍中戰術,在場的人共有七百餘人,遠處滾滾而來的敵人大約在兩千人上下,可是這裡已經進入吐蕃的實際控制區,在這裡驟然出現的這支騎兵必然是吐蕃部落的人或者由吐蕃人組成的馬匪,而吐蕃人是不擅射的。
弓弩由於射程影響,需要敵騎衝到一百五十步內才能發射,這麼短的距離,根據弓弩的裝填速度,敵騎衝到面前進入肉搏,只夠你射出三箭,所以有“臨陣不過三矢”之說,但那只是理論上的說法。
實際上,從戰國、秦漢時期開始,弓弩就在中國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千百年來,將領們在實戰之中早就想到了彌補這一致命缺陷的辦法,一是批次射擊,二是正面、側面、直射、拋射的交叉射擊,還有利用地形和人為設定的種種障礙延滯敵人衝近的速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有裝備成鐵盒罐頭似的重灌騎兵才有可能勉強在密集的箭雨下衝到面前,然而對方又不是隻有弓弩手,高舍雞和熊開山現在就在看著那些人裝備好了弓弩,又從牛車裡抽出一根根鋼鐵的槍桿,迅速組裝成一杆杆可阻騎兵的鋒利長槍。
這種情況下,對方人數雖眾,也討不了便宜去,如果真的形勢不利,只要暫時拋棄輜重,改用李陵的騎射遊戰之法,這兩千敵軍根本不夠瞧的。
當年漢將李陵率五千人迎戰匈奴三萬騎兵,射殺數千人,且戰且退。匈奴單于大驚,又調八萬餘騎一同追殺,這五千人倚仗著遠優於對方的勁弩,且戰且走,每一交手,必射殺敵數千人,直到最後箭矢用盡,才兵敗被俘。
此時五千漢騎已被十餘萬匈奴騎兵追殺了十多天,射殺敵酋上萬人,自己居然還有三千多人活蹦亂跳的,傷亡不過一千餘人。李陵被俘後仰天長嘆,說只需再給他每人幾十支箭,就足以擺脫追殺,回到漢境了。
從眼下這些彪悍得像馬匪似的護衛隊伍對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