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黑塞就寫了一些短詩,一八八六年五六月間寫過一首無題詩,一八九二年五月,當他離開毛爾布隆神學校之前寫了一首回憶他因逃學而受處分的詩,題為《禁閉室》,到一八九五年秋,作家寫了九十多首詩,但一首也未發表。
黑塞的成名作是一九四年發表的小說《彼得·卡門青特》。小說主人公彼得·卡門青特是農家子弟,天賦很高又耽於幻想,在神父和鄉親們勸說下,父母設法把他送進學校,他念完大學便廁身上層社會。這期間他經受種種挫折,最終認識到他一心尋求的美、愛情和友誼只不過是種徒勞。冷酷、虛偽的上層社會使他懂得“現代文明”的實質,發覺自己在這種社會中永遠是個陌路人,然後心情沉重地返回久別的故土,在純樸的人民和大自然中去尋求溫暖、親切和真正的生活。卡門青特的道路正是黑塞的艱辛歷程,卡門青特也正是黑塞的身影。
《彼得·卡門青特》發表之後,一九六年《在輪下》問世。這部寫於一九三——一九四年,一九六年正式成書出版的小說,更帶有作家自傳特色,藝術構思也是其創作初期認真探索所取得的成就。
令人迴腸蕩氣的直抒胸臆,細膩深刻的自我剖析是黑塞作品的動人之處,但是他還另闢蹊徑,努力探索在作品中更好地反映內在自我的方法。當然,作家在塑造人物時,常會把自己作為原型融入作品的人物中,而黑塞不僅把主人公和他本人的經歷感受融為一體,而且還透過作品中兩個親密朋友的生動形象,分別體現出現實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這種雙重的自我刻畫正是黑塞早期作品的鮮明特色。小說《在輪下》可說是具有這種藝術特色的力作。所以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以那種幽微的悽切之情,清淡的抑鬱之感扣動讀者心絃。
《在輪下》描述的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少年朋友,漢斯·吉本拉特和赫爾曼·海爾納真摯動人的交往故事。也是一篇對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德國舊教育制度的血淚控訴。
故事從敘述主人公漢斯·吉本拉特的家庭境況展開。他出生在一個小市民家庭裡。父親吉本拉特先生是個掮客,此人“經商才能平平庸庸,對金錢還抱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出自內心的崇拜”。母親因病早逝。自幼喪母的漢斯·吉本拉特得不到家庭溫暖,更“缺乏與人接近的才能”。這種沉悶抑鬱的家庭氣氛養成漢斯沉默孤僻的性格,作者擷取這環境意在創造氣氛,烘托人物的性格,為其悲慘的結局留下伏筆。
書中著墨甚多的,除漢斯之外,就是他的摯友赫爾曼·海爾納。作者透過對這一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