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夜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龍頭。
陳文義在前撥開一片巨大的芭蕉葉,道:“是這兒在下雨。”
眼前的一幕令陳文心愣在當場,一併連白露等四個丫頭,都驚詫不已。
只見這院中還有一處水池,池中有一個不大的石亭,飛簷高高翹起。
石亭的頂部有水流洩出,從中心自亭簷順流而下,如下雨狀。
這一幕完全不符合常理,陳文心愣了好一會兒才試探道:“這是……自雨亭?”
她曾經在野史書籍上看到過,唐朝起便有這東西。
把亭子周圍的水源設法汲到亭子頂部,然後再沿著亭簷流下,就像亭子自己在下雨似的。
所以名為自雨亭。
這東西放到她前世來說,叫做噴泉。
放在大清朝,那可是件解暑的稀罕物,她還是頭一回見。
沒想到,念心園裡就有這麼一座。
怪不得陳希亥說,這聽雨閣著實有趣。
她忽然想明白了,這院落為何要叫聽雨閣,原來聽的是自雨亭的雨聲啊。
“正是,念念到了夏日最怕熱,這園子裡怕是一時冰山供應不及,還有自雨亭可納涼。”
陳文義解釋道:“蘇州那個獅子園裡,可沒有這個。”
這園子說是按著蘇州的獅子園來修建,實際上比獅子園更要精巧許多。
單說這自雨亭,修建之時就費了多少能工巧匠來築造。
自雨亭之上有竹製引水管道,引的是後山的山泉。
這山泉水流到自雨亭下頭的池塘中,再透過引水管道汲到亭子頂部。
而後水澆於亭簷上,清涼山泉從亭子四周傾斜下來,映著千百竿翠竹,越發清涼。
陳文心果然十分喜歡,忙道:“不如移步亭中瞧瞧。”
亭子為了自雨的效果,是修築在池塘中心的。
只有一條大塊青石鋪成的小路通向亭子中,這一小塊地方是沒有雨簾的。
亭中列有石凳石桌,亭外有水流彎曲,環帶左右,涼爽無比。
眾人在亭中隨意落座,陳文心道:“這樣絕妙之處,若不舉行一場曲水流觴的盛會,當真辜負美景。”
陳文禮唸了一段時間的書,也積極道:“三姐若是有意,也帶上文禮一個。”
陳文信最小,也不甘落後,“我也來我也來!”
陳文義挑眉,“四弟要來,只能抄詩,不能作詩了。”
先前陳希亥考察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