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夜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起碼天高雲闊,也能叫人舒爽。
“只是這裡的氣候較京中是不同的,你的脾胃也不對這裡的飲食。有些習慣須得慢慢改,不可操之過急。讓身子慢慢適應,才能保養。”
她聽陳文心說的這些話都是忠言,也點頭微笑,“我知道了。”
不一會兒,嬤嬤端上來幾樣點心,也有蒙古的也有宮中樣式的。
“勤額娘,你嚐嚐這些點心。都不算腥的,想來你大約吃得。”
陳文心瞧見裡頭有奶凍,倒嚐了一點,又問她,“這些點心,是你帶來的宮中的廚子制的嗎?”
“是啊。出嫁之時,各色匠人都帶了不少。也有做點心的,也有烹茶的,也有做各地菜餚的。光是廚子,倒帶了近十個。別說還有裁衣的、刺繡的、製鞋的……”
她又補充道:“這都是皇阿瑪天恩,勤額娘仁厚。送了這些陪嫁給我,受益無窮。”
嫁妝原不是陳文心辦的,不過是內務府按著份例準備的。
和碩公主有和碩公主的例,固倫公主有固倫公主的例。
因著大清的公主送去蒙古和親是常有的事,故而這些事內務府是辦得極熟了。
溫宜公主在宮裡待的時日不長,又是待在惠妃那裡的,因此她們兩在宮中並沒有什麼交集。
倒是在皇上那看到內務府送去的嫁妝單子時,陳文心提了一嘴,說是帶的廚子太少了。
公主遠嫁本就不適應,蒙古吃的牛羊又粗糙,一時吃壞了身子可怎麼好?
倒要多帶些廚子去,各色廚子都帶上,公主吃得舒心,才能長保身子。
皇上當時想著,這話也有道理。
公主的身子是最重要的,別說這些公主是皇上的親女兒親侄女。
就是說得功利些,倘或一個公主死了,皇上還得想辦法再嫁一個公主去。
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因此皇上就做主,從此以後把和親公主的陪嫁份例裡頭,多加上兩倍的廚子。
旁人或許不知道這新增是為什麼,溫宜公主自己看了嫁妝單子,問了內務府的總管才知道。
想到陳文心是這樣寬厚的人,自己竟然無緣深交,深以為憾。
沒想到不過半年,她竟然在科爾沁見到了陳文心。
陳文心笑道:“你如今也不在宮裡了,我只老實和你說一句罷。我自己是個好吃的性子,當時就想著啊,要是我嫁到蒙古我最想要什麼?當然是想要京中的美食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