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將酉時。
馬行街上車水馬龍,人行如潮,大多都是往安遠門方向去的。
武好古和高俅各自騎了一匹出租驢(北宋的共享經濟,花個幾十文錢就能租頭毛驢騎一天),也跟著人潮車馬向北而行。
他們是往開封府城的城北廂而去。開封府城內共分兩縣八廂,兩縣是開封縣和祥符縣,八廂則是位於內城的左一廂、左二廂、右一廂、右二廂,以及位於外城的城北廂、城西廂、城東廂和城南廂。
其中右一廂和城西廂住得多是達官顯貴,皇宮大內也位於右一廂。
右二廂、左一廂、左二廂、城東廂和城南廂都是工商庶民雲集之地。武好古所住的第一甜水巷和潘樓街上的武家畫齋都位於左二廂。
而開封城北的城北廂的東北部,則禁軍軍營和中下層官兵家眷最多的地方,同時這裡也是開封府工人階級的聚居區。
沒錯,是工人階級,不是軍人階級。
因為絕大部分不繫將(便是沒有按照《將兵法》進行整編,仍然維持王安石變法前將不知兵狀態的軍隊,駐紮開封府的禁軍大部分都是不繫將的)禁軍都是裝樣子的,官兵們基本不訓練,只有在校閱、當值或著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才勉強做個花架子。
在平日裡面,絕大部分不繫將的禁軍“精銳”都在忙自己的生活。中上層將領們不是在搞藝術就是在經營商業,而下層的兵士和那些不入流的雜品武臣,要麼做點小買賣,要麼就出賣勞動力,也有一些則欺行霸市當了潑皮……
潘樓街上橫行的趙鐵牛,跟著武好古跑腿的郭京,都是住在城北廂的禁軍下層官兵。
而未來的“太尉”,眼下的駙馬府小吏高俅,原來也居住在開封城北廂。
隨著人潮出了安遠門,武好古馬上就感到了些許不一樣。
說起來這一次還是他魂穿以來,頭一回出了繁華錦繡的開封內城呢。
這開封內城雖然擁擠,但是卻隨處都能嗅到富庶的氣息,往來行人大多穿著體面的衣裳,口袋裡也很有幾個閒錢。而沿街的茶坊酒樓,都是裝修得精緻豪華,用不著到晚上,都能聽見聲聲悅耳的絲竹之音。
在十一世紀的世界上,開封內城絕對可以算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了。
即便比起武好古的前生所在的時代,開封內城的繁華程度也能趕上一線大城市的中心區域了。
不過安遠門外,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倒也不是說這裡人少,而是處處得見破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