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家的漣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胤禛揉了揉額頭,善解人意的蘇培盛馬上知道他這是心情不好,使了個眼色讓其他人都退下。
胤禛的確是壓抑著怒火,黃河發大水,澤國千里災民百萬,這是他第一世也曾發生過的事情,但是在第二世的時候或許是他另一個皇阿瑪的英明遠見,提前就命人修建了穩固的堤壩,使得這樣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連胤禛這一輩子都完全忘記了還有這檔子事。
他正覺得愧疚呢,又發現了國庫空虛,頓時腦袋一懵再次想到了第一世的噩夢。
誰讓他記憶中根深蒂固的是第二世的幸福經歷,於是就完全疏忽了呢。
他終於想起來由於他這位第一世皇阿瑪的縱容,吏治鬆弛,貪官無數,很多朝臣從國庫借走了錢卻遲遲不還,以至於如今黃河水災,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兩修堤賑災。
胤禛不得循著記憶又一次千里迢迢和十三阿哥胤祥在江南籌款,這才勉強度過了第一道難關。
之所以說是第一道,是因為胤禛很快就面臨了人生最大的麻煩事之一,那就是康熙安排他去追討國庫欠款。
可憐的四阿哥胤禛再度懵逼,他終於明白自己的兩個“好哥哥”為什麼要逃得遠遠的了,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到頭來結果還是落在了他的頭上。
誰讓胤禛一向給人的感覺就是冷麵無情、六親不認的冷麵王爺,要對付這些借錢的官員,讓他出馬自然再合適不過。
事實上這些借款的官員大多都認為自己花國庫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壓根就沒打算認這個賬,尤其是那些曾經追隨康熙出生入死的老臣功臣,他們當年在康熙身上花了很多錢,在他們看來從國庫裡借了點錢花著根本無可厚非。
所以康熙根本拉不下臉面親自去追討欠款,而是把這個燙手山芋直接丟給了自己的兒子胤禛。
現在的胤禛可不傻了,完全看透了康熙的把戲,施恩的是他,好人也是他做,反觀自己,辛辛苦苦為大清王朝追回欠款,結果卻被人恨得牙癢癢的。
明明是康熙皇帝自己挖的坑,結果他命令胤禛高調追討欠款不怕得罪人,最後卻又主動幫老臣還錢,更加被這些老臣們感恩戴德。
胤禛自己鬧了個裡外不是人,簡直是打落牙齒吞血淚。
他現在算是看透了,康熙是徹底把他這個好兒子利用到了底。
一方面他不願意毀壞掉自己多年來打造的“聖明君主”人設,另一方面在面對那些有功之臣的時候他又著實抹不開面子去強行要求他們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