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雪尋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派兵鎮守、主持秩序,但埋葬在這裡的人。即便最後被其後人遺忘,不再來祭拜,也仍能得到安息。
——如果逝者真的也有形體意識。它們會不會在今天交頭接耳一番?
假使真有這種如果,荒野墳地裡被遺忘了的那些逝者魂靈,最近這三年可算過得異常滋潤了。
在三年前臨近這個日子的一天深夜,荒野裡忽然來了個扛著鐵鏟的少女,她在地上掘了一個大坑。往裡面填了一堆石頭,最後才放入了一隻掌託大小的盒子。盒子裡外有幾層。封得很嚴實,但最裡頭那隻小盒子裡,盛的確實不是骨灰,而只是擱了一個更小的瓷瓶。
此後到了祭拜的日子,那少女便會拎著厚厚一籃子紙錢,到這處只埋葬了一個小瓷瓶的墳垛前,慢慢焚燒。
也不知道她拿紙錢是要“捎送”給誰,總之土垛下面的確無“人”,那麼她“捎送”的紙錢,就算是均分給“大家”了。
……
在三年前“葬下”那隻小瓶子之後,每年逢到這一天,莫葉都會來到這座沒有人的墳垛前,寄情於物、祭拜師父。
她本來可以不用把事情做得這麼複雜,但她考慮到,自己既不方便進到皇陵地界,去拜祭安葬在忠烈陵裡的師父,又不方便把她唯一可以存點精神寄託的小瓶子總帶在身上——起初她也想過,將它縫在香袋裡,但這仍防止不了它可能會被自己遺落——於是她最後想了這麼個合併取中的辦法。
這樣一來,她每年也可以如祭拜先人一樣,較為正式的、直接的祭拜師父的亡靈,而不是隻有在深夜或者無人的角落,才能拿出那瓶子暗自垂淚。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逐年在成長,漸漸也能明白一個道理,自己不能總沉溺在那種低鬱的情緒裡。
人要成長,便需要忘記一些事情,才能接納一些新的東西。莫葉自認自己不可能忘了師父的事,但至少能做到將這段過往先封存在一個範圍裡,不至於時時受其困擾。
第一年在這座空墳前祭拜時,莫葉哭了很久,悲傷情緒難以抑制地隨眼淚流淌,似乎總也擦不幹。
第二年來的時候,莫葉只低頭垂淚片刻,但沒有哭出聲,精神也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今年是她第三年來到這兒,一籃子紙錢燒掉了一大半,莫葉也只是溼了眼眶,再無其它情緒表露。
也許是因為今天市面上出售的紙錢,質量比去年紙坊壓制出來的產品,工藝上更精細了,燒起來快還不起什麼煙,沒有燻到莫葉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