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2/4頁)
九把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到鬼,蔣方良都九十幾歲了,不管有什麼願望夢想能不能實現也總該沒有遺憾了,有個名詞叫喜喪,不用在這個時候又該用在何時?又其實,這陣子我對所有的新聞都不感興趣,藍綠之爭,爭個屁,跟我媽會不會好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要健保制度不要垮掉,這些政客怎麼爭都爭個撒尿牛丸個蛋。
後來又剩下我一個人陪媽。
媽跟我談起爸的事,要我別老是寫爸壞。簡單說,就是爸破天荒在網路上看了我寫的疾病陪伴文學,一方面覺得很多諸如欠錢這樣的事犯不著寫出來,何況欠錢的原因很有家族淵源,總之就是替人背幫人扛,錯不在任何人。一方面,爸又覺得自己的兒子好像看不起他,讓他賭爛外,又有些不知所措。
我其實一點也沒有看不起爸,我只是很氣。
由於必須每月還錢給銀行、生意週轉需要儲備金的關係,我們兄弟念大學到念研究所,個個都用就學貸款,少說也欠了政府三、四十萬。丟臉嗎?我覺得很屌。為了受教育,我們欠這種錢欠得蠻不在乎,也欠得有本事。
再說,父母在舉債累累的情況下將我們扶養長大,我只有更加感激的份,哪來的嫌棄?如果爸媽是拾荒將我養大的,不管是上臺演講還是領獎,我都會大聲感激他們用最辛苦的方式在愛我。
說到底還是面子,有些人就是覺得讓子女借錢受教育的父母“沒本事”、“很丟臉”、“竟連這一點點錢都湊不出來”,而且這種嘴臉還不少,有次還有個大嬸在我媽面前輕蔑道:“我們家的孩子讀書都是念現金的”,一副有錢壓死人。
我覺得恰恰相反。
在經濟窘迫下將孩子扶養長大,看著子女一個個成材、善良,說起來該是超有面子的才是,犯不著在價值觀混淆的他人面前,誤判自己屈居下風、然後還得想辦法將多餘又不必要的自卑挖洞藏起。
另外,就是我寫了很多爸對媽很不體貼的事。
其實,一路寫下來,除了發洩我長期因為懦弱而積壓的矛盾與不滿外,我很堅持,就是要進行內疚的反省。所以我寫了一堆大家對媽的積欠,我總認為“有錯要承認、被打要站好”,然後才能進行最有意義的改過遷善,那才是對內疚的積極實踐。而陪在媽身邊最久的爸,理所當然便是不體貼的累犯。
其實,不體貼的背後,都是一大堆的理所當然。
“別寫了,這些都是我心甘情願的。”媽哭著說,讓我很心疼。
一句心甘情願,道盡多少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