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切的說,對於能否籌集到兩千萬兩的戰爭經費,朱祁鈺最初是沒有多大把握的。當時,大明每年的歲入也就五百萬兩左右,這可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了。不過,當丁用大張旗鼓的把一系列“拍賣”搞下來的時候,連朱祁鈺自己都不相信能籌到這麼多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的話,朱祁鈺就不會感到驚訝了!至少有五萬餘商人前來參加“戰爭拍賣會”。雖然,超過八成的是一些普通的小商販,比如開家茶館的,或者是靠販賣一些小物品謀生的。而這些人也就最多拿幾百兩出來意思意思,以表示對皇帝推行的新政提供支援。如同柴匯這種動輒數百萬投入的大商人並不多,卻也好有一些。如果以五萬人計算的話,平均每人捐四百兩,那就能夠籌集到兩千萬兩了!而實際情況是,捐贈最少的也是五百兩,那麼,結果自然讓朱祁鈺吃驚了!
當時,除了拍賣之外,以柴匯等幾個豪商領頭,還發起了一次“戰爭募捐”,而募捐到的錢甚至遠遠的超過了拍賣所得!道理很簡單,朱祁鈺推行的新政不僅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讓商人不再受到歧視,同時,朱祁鈺的新政也直接保護了商人的利益,如果朱祁鈺倒下了,那麼所有商人的利益都要受到危害,為了不讓朱祁鈺倒下,商人自然會盡心竭力,支援朱祁鈺打贏這場戰爭!
柴匯單獨向朱祁鈺捐出兩百萬兩之外,還公開捐出了兩百萬兩,另外花了一百萬兩在拍賣上,由此,可見柴家的勢力有多雄厚,簡直是富可敵國了!另外,蘇州府松江的大商人,以世代經營棉麻綢錦紡織業為主的羅世通捐兩百萬兩;浙江寧波府以經營漁業(實乃販私鹽)為主的大商人錢廣捐兩百萬兩;福建泉州府郭百雄,湖廣大商人韋平寇,四川大商人劉伯仁,雲南大商人敬王挺,甘肅大商人馬濤,以及遼陽大商人何興祖都捐了兩百萬兩。其他捐款在一百萬兩以上的大商人還有十多人,捐款在十萬兩以上的還有兩百多人。
很顯然,即使把這些豪商捐獻出來的款項加起來都已經超過了朱祁鈺所需要的兩千萬兩了!再算上拍賣所得,以及一些零星捐款,最終,朱祁鈺得到了七千五百八十三萬餘兩的戰爭經費!
就連朱祁鈺都在懷疑,大明朝廷這麼窮,怎麼民間商人手裡卻有這麼多錢?要知道,這些錢,可是朝廷十五年多的歲入了!原因並沒有朱祁鈺想得那麼複雜,成祖皇帝之後,仁宣二宗勵精圖治,且存富於民,幾乎沒有過什麼大的治國錯誤。在英宗治理天下的前十四年中,除了王振危害朝廷之外,其他方面也都還說得去,特別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