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意孤行 失敗的開端 (第2/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沒有醒來。<small>[2]</small>
可以說,呂誨是拼了命跟王安石作對。
呂誨的彈劾後來被許多人追認為有先見之明,因為當時王安石還沒有露出他的崢嶸,呂誨卻從一個細節看出此人的霸道和可怕。事情說來簡單,有幾位官員被貶職,其中包括擔任翰林學士者。按照慣例,翰林學士的任免檔案必須由宰相起草,王安石作為副宰相卻擅自拿起筆來。宰相富弼原本就對朝政心灰意冷,此番更是氣得稱病不朝。<small>[3]</small>
作為御史中丞,呂誨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破壞政治規矩的事情。正如另一位官員所言,重要的不是那幾個人的升降和去留,而是此例一開,權臣竊弄權柄將成為可能,維繫政局穩定的體面、傳統和祖宗家法則會蕩然無存。
可惜宋神宗和王安石對此渾然不覺。或許,穩定在他們眼裡也可以理解為沉悶。這種沉悶是令人窒息的。血氣方剛的宋神宗不能容忍,銳意革新的王安石也不能容忍。更何況兩人正在改革的興頭上,都不覺得這樣一個程式問題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皇帝甚至在朝堂上出示了呂誨的奏摺,然後詢問趙抃和王安石:外面議論紛紛,你們知道嗎?
兩位副宰相都說:不知道。
於是皇帝寬慰王安石說:呂誨恐怕是受人指使,並不能理解愛卿做事的良苦用心。
王安石卻還是提出辭職。
宋神宗當然不能同意,將那辭呈原封不動退回。王安石則一面謝主隆恩,一面稱病求退。這樣幾個來回之後,皇帝終於在宮中見到了看起來萎靡不振的王安石。
皇帝說:呂誨太不懂事!仔細問他,又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這一定是中書省有人挑撥離間。愛卿放心,你我君臣心心相印,絕非隨便什麼人就可以動搖。
王安石並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皇帝的說法,他只是不無憂慮地指出,宰相富弼和曾公亮恐怕頂不住流言蜚語,也未必願意革故鼎新。這樣下去,變法難,求治也難。
神宗愁容滿面。<small>[4]</small>
那時的政壇無密可保,談話內容很快就傳了出來。事情很清楚,王安石不但沒被扳倒,反而有可能更加得勢。這就意味著大宋的朝廷從此不得安寧,風暴倒是指日可待。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百年帝國弄不好就會支離破碎。
呂誨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事實上此人一生正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儘管這也是王安石的主張,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