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錢就一個字 (第1/3頁)
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曹化淳領旨離去,崇禎皇帝不由得揉了揉腦門。都是鬧心事,就沒有一個好訊息啊!
內閣輔臣必須要選拔一批了,可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內閣的。政事不熟悉,沒有多年的歷練,是很難處理好天下大事的票擬的。
按照大明朝中後期的慣例,選用高階官員的時候是要經過廷推的。可以說,廷推制度乃是大明朝的特色。
不過廷推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演變到崇禎朝的時候,原來的崇禎皇帝會在廷推人選名單出來的基礎上進行召見,而後透過面試的形式進行選拔,也就是說,面試透過了那就是文官認可,皇帝承認的正兒八經的官員。
否則的話,就容易招來詬病,即非正途官員有可能會牴觸上任,或者吏部不給辦理入職手續,抵制任命。這樣的例子,在大明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都有發生過多次。
當然了,在崇禎年間,官員的操守基本已經沒了。大部分官員都是皇帝特旨提拔,也就是透過非正途方式晉升,也沒有多少人在意了。
不過如此一來,原來的崇禎皇帝都是聽別人說某某某怎麼樣,他覺得可以,就叫過來面談幾句,被忽悠住了就成功上任。而這,也是崇禎朝的高階官員換得勤快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方式下的選拔,往往是靠不住的。
第一,所謂的舉薦,不一定是真得基於某某某的真才實學,而是很有可能是利益勾結關係。因此上任之後,表現往往會讓皇帝大失所望。
第二,不是官員之間妥協出來的結果,就往往會受到政敵的攻擊。這個時候,分不清是非黑白的話,就往往又憑皇帝的一時想法(被人忽悠)而降罪撤職甚至論罪等處罰。
當然了,所有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就明末這個時候來說,文官集團已經腐爛,讓他們去妥協出來一個結果,能好就怪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有為之君,慧眼識珠,特製提拔,反而不失為一種高效有用手段。
但問題的關鍵是,原來的崇禎皇帝可做不到慧眼識珠。而如今的崇禎皇帝,又是初來乍到,對於明末的歷史,又不像有的穿越小說一樣對當代人物瞭如指掌。歷史如何,還不是後人書寫。一切的一切,終歸是要用眼睛看,用心去分析才能知道一個人怎麼樣。
因此,崇禎皇帝最終做出地決定,還是由文官廷推輔臣多人(不指明的話一般是兩人,一主一備兩個人選),名單出來之後由他自己來面試。他相信,以自己的眼光再來看,應該會比原來的崇禎皇帝好。
不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