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子常寢疾 儲君日憂煢 (第3/17頁)
史傑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室中。太子正在室內焦躁不安的來回走動。今年才四十出頭的劉據,頭上已經赫然可見白髮。石德看了不禁黯然神傷,他們家族一向和太子家有良好的感情。石德的父親石慶早年就擔任過太子太傅,因為積勞,後來遷御史大夫,繼而代趙周為丞相。石慶一向尊奉儒術,以仁義教導太子。自當丞相以來,適逢張湯為御史大夫,張湯以刑名治理政事,深得皇帝寵幸,皇帝身邊也差不多全是用法峭刻的所謂能吏,石慶雖然位居丞相,可是朝會幾乎不敢有什麼發言。他懾於前丞相李蔡、莊青翟、趙周的被殺,時時憂懼,偶爾覺得自己羞愧於祿位而無所建言,也大著膽子上奏,卻屢次不合乎皇帝的意旨,於是更加驚慌。在一次廷議中,皇帝乾脆命令身為朝臣之首的石慶回家休息,單單和其他朝臣商議,石慶極為羞慚,上書辭去丞相的職位。皇帝的報文語氣很不客氣,開頭列舉了一番石慶在職期間的過錯,最後幾句說:如果你想辭職,朕就批准你,交付印綬,回家去罷。石慶一向老實,得到報文,心裡暗喜,當即就想解下印綬,交付使者奏上。可是丞相司直和長史看了詔書,大吃一驚,把他拉到一邊,低聲地說,君侯真是太忠厚了,恐怕誤解了天子的真實意圖。請看詔書上這句"夫懷知民貧而請益賦,動危之而辭位,欲安歸難乎?君其反室!"分明是責備君侯關鍵時候逃避責任。最後一句"君其反室",表面上是答應君侯辭職回家,實際上是句氣話。倘若君侯果真答應,那麼更嚴厲的譴書會立即送達,君侯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長史的擔憂則更為深廣,他說,司直君的分析有理,從語氣上看,天子的確極為震怒,不如……
石慶驚道,不如什麼?
長史道,君侯不如遵循慣例,伏劍自殺以謝君上。以免殃及宗族。
石慶身子一軟,差點摔倒,他面如死灰,聲音顫抖地說,難道只有自殺一途嗎?他有點不甘心,一般情況下,誰願意死呢。再說,他的父親石奮歷經高皇帝、文帝、景帝、武帝四朝,以孝謹著聞於天下,連小過錯都沒犯過,石氏家族向來只聞有褒書,未聞有譴書,可是到他這裡,卻要伏罪自殺,實在是太丟先人臉面了。
司直道,我看自殺倒也不必,皇上並沒有派使者簿責,只是報文,君侯還是回書,說不敢辭職,一定勤勉職事,皇上也就會息怒了。
石慶喃喃地說,那就先試試,不行的話再死不遲。他當即寫奏書上交使者,罵自己愚妄,不該辭職貽君父憂。皇帝見到他的報文,果然也就息怒,賜書勉勵。
石慶的丞相職位最終被公孫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