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問神卷(3) (第3/7頁)
【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適,對文成義。”按:司馬、俞說,是也。爾雅釋詁雲:“適、之,往也。”面謂顏色,辭謂辭氣。荀子大略:“愛之而勿面。”楊注云:“謂以顏色慰悅之。”“面相之,辭相適”,謂以顏色辭氣相交接,若往來然也。“捈中心之所欲”者,音義:“捈,他胡切,又同盧切,引也。”說文:“捈,臥引也。”通訓定聲雲:“謂橫引之。”字亦通作“抒”。廣雅釋詁雲:“捈,抒也。”漢書劉向傳:“一抒愚意。”顏注云:“抒,謂引而洩之也。”又王褒傳:“敢不略陳愚,而抒情素。”注云:“抒,猶洩也。”“通諸人之嚍嚍”者,音義:“嚍嚍,音即刃切。俗本作‘’,誤。”按:宋、吳本作“”,此音義以為俗本者。然音義引俗本,往往有古音古義存其間,轉較勝其所據本。嚍、形近易誤。列子天瑞篇“畫其終”,又湯問篇“畫然”,釋文並雲:“‘畫’一作‘盡’。”重言形況,以聲為義,尤難定其文字之是非。法言多韻語,今以聲韻求之,頗疑作“”者為合。蓋此文“面相之”四句釋言,與下文“彌綸天下之事”四句釋書,文義相對。“彌綸”四句,“遠”與“忞”為韻;此“面相之”四句,“適”與“”為韻。若作“嚍嚍”,則不韻矣。離騷:“忽緯繣其難遷。”王注云:“緯繣,乖戾也。”字亦作“”,廣雅釋訓雲:“,乖剌也。”王疏雲:“意相乖違,謂之。”然則即緯繣、之意。“通諸人之”,猶雲通意之相乖耳。“彌綸天下之事”者,繫辭雲:“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下之道。”虞注云:“彌,大。綸,絡。”按:彌綸疊義連語,不容分疏。文選陸士衡文賦,李注引王肅易注云:“彌綸,纏裹也。”得之。“著古昔之,傳千里之忞忞”者,音義:“,呼昆切。”文賦注引法言作“昏昏”。又音義:“忞忞,武巾切。”“忞”與“遠”韻,段氏玉裁六書音韻表袁聲第十四部、文聲第十三部合用,最近。按:楚辭悲回風“還”與“聞”韻,天問“文”與“言”韻。此“遠”與“忞”韻,亦其例。“著古昔之”,承“記久”為義,以時言;“傳千里之忞忞”承“明遠”為義,以地言也。“君子小人見矣”者,音義:“見矣,賢遍切。”“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者,樂記雲:“情動於中,故形於聲。”關雎序雲:“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注“有所”至“之者”。按:孟子云:“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趙注云:“聖人之潔白,如濯之江、漢,暴之秋陽,皜皜甚白也。”毛氏奇齡四書索解雲:“‘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從來訓作潔白。夫道德無言潔白者。惟志行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