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八大皇商 (第1/3頁)
孟先生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仲禮有些擔心的說道:“大人,真的夠嗎?”
李剛大笑的說道:“你們放心,只多不少。等我收拾完了軍隊之後,咱們就是去這裡,到時候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叫做金山銀海。”
張仲禮和錢老頭對視了一眼,目光全都落在了叫張家口的地方,這麼有錢的嗎?沒聽說過呀?
自從到了明朝,到了新軍所,李剛就盯上了張家口。
以前沒有權力管,現在有權力管,既然如此,李剛怎麼可能放過這裡?要知道這裡可是聚集了一群赫赫有名的商人,他們的名字叫做八大皇商。
當然了,不是大明朝的八大皇商,而是大清的八大皇商。
八大皇商的歷史還要從明朝的初期說起,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制定了納糧開中的辦法。
朝廷將每年產出的食鹽分成鹽引發給邊關的將。
鹽引,其實就是朝廷給的證明,拿著這個東西就可以去領食鹽了。每一個證明,代表著一定重量的食鹽。
商人們將糧食運到邊關,從邊關將領的手裡把鹽引換回來。
如此一來,邊關的糧食得到了保障,商人們想要賺錢也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而不是白白的套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人們就開始僱傭大量的百姓跑到邊關去種糧食。糧食收了之後就直接給邊關的將領們,如此一來就省了運輸的費用。
在明代運輸的費用可是很昂貴,這種種植方式被稱為商屯。
有了商屯,距離邊關近的商人自然就佔了便宜,於是就有了晉商的崛起,晉商也就成了壟斷大明朝食鹽的富商。
有了錢他們就到了揚州,一方面這裡距離產鹽的兩淮比較近,另外比較容易享受,揚州瘦馬大部分就是他們搞出來。
如此大的利潤,如此豪奢的生活方式,自然讓人眼紅。
最眼紅的當然是安徽和浙江的商人,畢竟產鹽的地方就在兩淮,我們家門口產的鹽,我們賣不了,我們賺不到錢,憑什麼?
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商人開始在朝堂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不斷的希望朝廷改變政策,晉商則不希望改變政策,雙方在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這也就是最初的黨爭。
後來晉商落了下風,以徽商和浙商為首的江南商業集團佔了上風。在弘治年間,他們終於改變了朝廷的政策,將納糧開中改為了納銀開中。
納銀開中,只要給朝廷交了銀子就能夠買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