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在弦上 王安石進京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年)二月 </td><td v> 49歲 </td><td v> 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 </td></tr><tr v><td v> 1070(熙寧三年)十二月 </td><td v> 50歲 </td><td v> 任宰相 </td></tr><tr v><td v> 1074(熙寧七年)四月 </td><td v> 54歲 </td><td v> 罷相,任江寧知府 </td></tr><tr v><td v> 1075(熙寧八年)二月 </td><td v> 55歲 </td><td v> 官復原職,再次拜相 </td></tr><tr v><td v> 1076(熙寧九年)十月 </td><td v> 56歲 </td><td v> 再次罷相,判江寧府 </td></tr><tr v><td v> 1079(元豐二年)九月 </td><td v> 59歲 </td><td v> 封荊國公,人稱王荊公 </td></tr><tr v><td v> 1086(元祐元年)四月 </td><td v> 66歲 </td><td v> 卒 </td></tr></table>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4c40.jpg"/>
然而王安石越是辭官,朝廷就越是要他做官。雙方都很執著,也都有耐心,不惜展開拉鋸戰。最有戲劇性的,是在嘉祐五年(1060)十一月,王安石和司馬光同時被指派修起居注,也就是幫皇帝寫日記,兩個人竟一齊辭官。結果是司馬光辭了五次,最後只好接受。王安石卻死活不肯,甚至在詔書送達時躲進了廁所裡。信使只好將詔書放在王安石的桌子上,王安石又追上信使退回了委任狀。
<small>[46]</small>
不過,第二年被任命為知制誥時,就沒再辭官。
這樣在京師待到嘉祐八年(1063)八月,王安石終於回到又叫金陵的第二故鄉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也許就在這時,他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詞:<small>[47]</small>
<blockquote>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