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b>故鄉與少年時代</b>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於德國南部的小鎮卡爾夫。
“在不來梅與那不勒斯之間,在維也納與新加坡之間,我看過不計其數的美麗城市……可是,在我所知道的城市中,最美的還是納格爾河畔的卡爾夫。那是席瓦本黑色森林裡的古老小城。”正如黑塞自己所說的,卡爾夫的確是溫馨的美麗小城。在今天,清澈的小溪依然靜靜地流過佈滿森林的小丘,潺潺的水聲,總是不禁令人發出思古之幽情。他甚至認為和少年時代終日垂釣於旁的石橋相比,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廣場也顯得微不足道了。對黑塞而言,這絕不誇張。雖然他在出生地居住的歲月並不長,可是卻特別懷念這裡,他曾多次描述卡爾夫和周邊的情景。卡爾夫雖然不大,但也有郡公所,知名的新教出版社也在這裡。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隨著季節的轉移,空氣中總是充滿了新鮮的乾草氣味和又酸又甜的蘋果芳香。在這裡,城市與鄉村、文化與大自然融合成了一體。只要提起卡爾夫,不論是垂釣的地方,或老人那令人感到害怕的怪癖,以及小狗和小鳥,少年黑塞都瞭如指掌。這些都在《心靈的歸宿——在輪下》和《美麗的青春》等作品中醞釀出獨特的氣氛。
卡爾夫不僅是黑塞出生的故鄉,也是他文學的故鄉,從納格爾河到涅卡河的席瓦本地區,誕生出南勒、赫夫、梅里克、赫爾達林等許多詩人。黑塞的詩人氣質也植根在這樣的沃土上,該地區的自然與文化更培育出他的文學涵養。因此黑塞寫了40篇描繪鄉土的散文作品,以及《制皮匠之鄉》兩卷,此外,描述故鄉的詩也有不少。年輕時即離開故鄉,而又如此多彩多姿地描寫故鄉的作家並不多見。對黑塞來說,少年時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卡爾夫雖然遠離主要道路,但黑塞一家人和廣大的世界卻有著密切的關聯。父親約翰涅斯·黑塞是德國北部的俄國後裔,出生于波羅的海的亞斯特南,年輕時即立志為新教傳道,在瑞士的巴塞爾接受完教育,然後到印度從事傳教。黑塞的母親瑪麗出生於印度,她的父親是著名的傳教士赫爾曼·肯德爾特。赫爾曼·肯德爾特是在德國南部被稱為“聖經肯德爾特”的牧師家庭出生,也是著名的印度學者。黑塞的母親也是詩人,和英國傳教士艾森巴古結婚後,在恆河上游從事艱苦的傳教。丈夫病故後回到卡爾夫父親肯德爾特家